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桥梁养护、维修与整治论文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拱桥加固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节点抗震研究概况第12-20页
        1.1.1 桥梁延性设计思想第12-13页
        1.1.2 节点震害第13-15页
        1.1.3 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发展概况第15-16页
        1.1.4 预应力混凝土节点抗震研究概述第16-17页
        1.1.5 节点受力过程及破坏形式第17-18页
        1.1.6 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第18-19页
        1.1.7 节点加固方法概述第19-20页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背景第20-22页
第二章 全桥模态分析及反应谱分析第22-40页
    2.1 模态分析第22-25页
        2.1.1 模态方程第22-23页
        2.1.2 质量源的定义第23-24页
        2.1.3 振型分析方法第24-25页
    2.2 反应谱分析第25-27页
        2.2.1 反应谱分析方法基本理论第25-26页
        2.2.2 振型组合方式第26页
        2.2.3 方向组合方式第26-27页
    2.3 工程概况与建模情况第27-30页
        2.3.1 怒江碧福大桥概况第27页
        2.3.2 模型的建立第27-28页
        2.3.3 荷载组合方式第28页
        2.3.4 模态分析工况的定义第28页
        2.3.5 地震反应谱的选取第28-30页
        2.3.6 反应谱分析工况的定义第30页
    2.4 分析结果第30-39页
        2.4.1 模态分析结果第30-32页
        2.4.2 反应谱分析结果第32-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全桥时程分析第40-52页
    3.1 时程分析方法第40-44页
        3.1.1 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第40-42页
        3.1.2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42-43页
        3.1.3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3-44页
    3.2 地震波的选取和输入第44-46页
        3.2.1 地震波选取的基本原则第44页
        3.2.2 地震时程曲线的输入第44-45页
        3.2.3 本文输入的地震波第45-46页
    3.3 多遇地震线性时程分析第46-48页
        3.3.1 线性时程分析工况的定义第46-47页
        3.3.2 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第47-48页
    3.4 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8-51页
        3.4.1 塑性铰特性值的定义第48-49页
        3.4.2 指定单元的塑性铰第49页
        3.4.3 弹塑性时程分析荷载工况第49页
        3.4.4 罕遇地震时程分析结果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节点拟静力实验第52-78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实验目的第52页
    4.3 拟静力实验概述第52-53页
    4.4 试件及实验概况第53-63页
        4.4.1 试件设计及制作第53-56页
        4.4.2 实验主要材料性能第56-57页
        4.4.3 加载装置第57-58页
        4.4.4 测试系统第58-59页
        4.4.5 节点加固方案第59-63页
    4.5 植筋加固节点实验第63-68页
        4.5.1 实验现象第63-65页
        4.5.2 实验数据分析第65-68页
    4.6 外包FRP纤维材料加固节点实验第68-70页
        4.6.1 实验现象第68-69页
        4.6.2 实验数据分析第69-70页
    4.7 外包钢板加固节点实验第70-75页
        4.7.1 实验现象第70-71页
        4.7.2 实验数据分析第71-75页
    4.8 结果对比第75-76页
    4.9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主拱与立柱连接节点实体有限元分析第78-88页
    5.1 有限元基本理论第78-79页
        5.1.1 有限元分析方法第78页
        5.1.2 钢筋混凝土模型类型第78-79页
    5.2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9-83页
        5.2.1 模型单元的选取第80页
        5.2.2 模型单元划分网格第80-81页
        5.2.3 单元参数设置第81页
        5.2.4 建立实体模型第81-82页
        5.2.5 装配式拱桥加固节点模型第82-83页
    5.3 实体模型分析计算结果第83-86页
        5.3.1 耗能滞回曲线第83-84页
        5.3.2 弯矩转角曲线第84-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2页
    6.1 总结第88-89页
        6.1.1 本文主要工作第88页
        6.1.2 本文主要结论第88-89页
    6.2 展望第89-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附录A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巴基斯坦极端高温及重载条件下路面抗车辙对策研究
下一篇:公路路面汇水对路基边坡冲刷破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