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0-16页 |
1.2.1 大倾角煤层开采研究 | 第10-13页 |
1.2.2 充填开采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充填开采岩层控制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充填开采现状评述 | 第15-16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案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大倾角煤层局部充填长壁开采顶板岩梁分析 | 第19-34页 |
2.1 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 第19-23页 |
2.2 大倾角煤层局部充填长壁开采方法的提出 | 第23页 |
2.3 大倾角煤层局部充填工作面布置方式及主要参数 | 第23-25页 |
2.4 大倾角煤层局部充填长壁开采顶板岩梁力学分析 | 第25-33页 |
2.4.1 顶板岩梁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30页 |
2.4.2 充填因素的确定 | 第30页 |
2.4.3 顶板岩梁变形规律分析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大倾角煤层局部充填长壁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 第34-52页 |
3.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3.1.1 计算软件 | 第34页 |
3.1.2 计算参数 | 第34-36页 |
3.1.3 数值计算模型 | 第36-38页 |
3.2 不同充实率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 第38-44页 |
3.2.1 不同充实率条件下覆岩应力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3.2.2 不同充实率条件下覆岩位移分布特征 | 第40-42页 |
3.2.3 不同充实率条件下覆岩塑性破坏特征 | 第42-44页 |
3.3 不同充填比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 第44-48页 |
3.3.1 不同充填比条件下覆岩应力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3.3.2 不同充填比条件下覆岩位移分布特征 | 第45-46页 |
3.3.3 不同充填比条件下覆岩塑性破坏特征 | 第46-48页 |
3.4 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覆岩运移规律研究 | 第48-51页 |
3.4.1 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覆岩应力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3.4.2 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覆岩位移分布特征 | 第49-50页 |
3.4.3 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覆岩塑性破坏特征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大倾角煤层局部充填长壁开采实验验证 | 第52-69页 |
4.1 沿工作面走向覆岩运移规律 | 第52-59页 |
4.1.1 实验模型 | 第52-53页 |
4.1.2 实验过程及主要现象 | 第53-56页 |
4.1.3 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特征 | 第56-57页 |
4.1.4 工作面走向支承压力演化特征 | 第57-59页 |
4.2 沿工作面倾向覆岩运移规律 | 第59-68页 |
4.2.1 实验模型 | 第59-60页 |
4.2.2 实验过程及主要现象 | 第60-64页 |
4.2.3 工作面倾斜覆岩运移特征 | 第64-65页 |
4.2.4 工作面上下方煤壁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 第65-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