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政务督查与电子政务的理论概述 | 第20-32页 |
2.1 政务督查的理论 | 第20-24页 |
2.1.1 政务督查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22页 |
2.1.2 政务督查的主要任务 | 第22-23页 |
2.1.3 政务督查的基本程序 | 第23-24页 |
2.2 电子政务的理论 | 第24-28页 |
2.2.1 电子政务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2 电子政务的作用 | 第25-26页 |
2.2.3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不同点 | 第26-28页 |
2.3 政务督查与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理论 | 第28-31页 |
2.3.1 政府执行力理论 | 第28-29页 |
2.3.2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 第29-30页 |
2.3.3 行政监督与行政监察理论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酒泉市电子政务督查建设现状 | 第32-42页 |
3.1 酒泉市政务督查机构设置及工作现状 | 第32-35页 |
3.1.1 政务督查机构及人员 | 第32页 |
3.1.2 政务督查工作任务 | 第32-34页 |
3.1.3 政务督查工作方式 | 第34-35页 |
3.2 酒泉市电子政务督查工作发展现状 | 第35-38页 |
3.2.1 酒泉市电子政务整体发展情况 | 第35-36页 |
3.2.2 电子政务督查系统主要业务模块 | 第36页 |
3.2.3 电子政务督查运行模式 | 第36-38页 |
3.3 酒泉市电子政务督查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3.3.1 电子政务督查运行管理机构力量薄弱 | 第38-39页 |
3.3.2 电子政务督查系统各业务模块运行模式简单划一 | 第39-40页 |
3.3.3 缺少公众参与互动的电子督查平台 | 第40-41页 |
3.3.4 对电子政务督查结果运用不足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酒泉市电子政务督查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4.1 主观原因 | 第42-44页 |
4.1.1 对电子政务督查理性认识不足 | 第42页 |
4.1.2 政务督查业务流程整合优化不够 | 第42-43页 |
4.1.3 政务公开及为民服务意识不强 | 第43-44页 |
4.2 客观原因 | 第44-45页 |
4.2.1 与相关系统间业务协同功能不强 | 第44页 |
4.2.2 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缺陷 | 第44-45页 |
4.2.3 电子政务软硬件资源各自为政 | 第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提升酒泉市电子政务督查工作效果的对策 | 第46-55页 |
5.1 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督查工作借鉴及启示 | 第46-47页 |
5.1.1 青岛市政务督查管理系统借鉴 | 第46页 |
5.1.2 上海市电子化政务督查网络系统借鉴 | 第46-47页 |
5.1.3 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督查建设的启示 | 第47页 |
5.2 酒泉市电子政务督查建设的具体对策 | 第47-54页 |
5.2.1 提升对电子政务督查的思想认识 | 第47-48页 |
5.2.2 优化整合政务督查业务流程 | 第48-50页 |
5.2.3 搭建与公众互动开放的电子督查平台 | 第50-51页 |
5.2.4 加强与电子监察系统的业务协同 | 第51-52页 |
5.2.5 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 第52-53页 |
5.2.6 整合电子政务资源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