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泡沫沥青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3 泡沫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2 泡沫沥青再生沥青结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 第19-39页 |
2.1 泡沫沥青制备工艺研究 | 第19-24页 |
2.1.1 最佳发泡条件 | 第20-22页 |
2.1.2 储存时间对泡沫沥青性能的影响 | 第22-24页 |
2.2 老化沥青性能评价 | 第24-27页 |
2.2.1 针入度 | 第26-27页 |
2.2.2 软化点 | 第27页 |
2.2.3 旋转黏度 | 第27页 |
2.3 泡沫沥青再生沥青性能研究及综合评价 | 第27-33页 |
2.3.1 针入度和旋转黏度 | 第27-29页 |
2.3.2 车辙因子 | 第29-31页 |
2.3.3 疲劳因子 | 第31-32页 |
2.3.4 黏温曲线 | 第32-33页 |
2.4 微观分析 | 第33-36页 |
2.4.1 ESEM扫描电镜 | 第33-35页 |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3 泡沫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 第39-65页 |
3.1 泡沫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39-47页 |
3.1.1 主要原材料技术指标 | 第39-41页 |
3.1.2 矿质混合料级配设计 | 第41-45页 |
3.1.3 最佳油石比 | 第45-47页 |
3.2 RAP掺量对泡沫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 | 第47-55页 |
3.2.1 高温稳定性 | 第47-49页 |
3.2.2 水稳定性 | 第49-52页 |
3.2.3 低温性能 | 第52-53页 |
3.2.4 抗疲劳性能 | 第53-55页 |
3.2.5 路用性能评价 | 第55页 |
3.3 泡沫沥青温拌再生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综合评价 | 第55-63页 |
3.3.1 泡沫沥青温拌再生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对比 | 第55-59页 |
3.3.2 灰色关联分析 | 第59-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4 泡沫沥青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与试验路应用研究 | 第65-79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65-66页 |
4.2 生产配合比设计 | 第66-69页 |
4.3 施工工艺研究 | 第69-74页 |
4.3.1 沥青发泡组合 | 第72页 |
4.3.2 拌合与施工温度控制 | 第72-73页 |
4.3.3 运输、摊铺与压实 | 第73页 |
4.3.4 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 第73-74页 |
4.4 试验路应用研究 | 第74-78页 |
4.4.1 试验路施工 | 第74-76页 |
4.4.2 降温速率 | 第76-77页 |
4.4.3 现场检测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第79-83页 |
5.1 经济性分析 | 第79-80页 |
5.2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 第80-81页 |
5.2.1 节能检测分析 | 第80-81页 |
5.2.2 减排效果检测分析 | 第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3-84页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