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水体中抗生素与颗粒物概述 | 第11-12页 |
1.2.1 氯霉素类抗生素简介 | 第11-12页 |
1.2.2 水体悬浮颗粒物简介 | 第12页 |
1.3 水体中抗生素与颗粒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 第12-18页 |
1.3.1 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 第13-16页 |
1.3.2 水体颗粒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 第16-18页 |
1.4 本课题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1 目的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2章 大型溞对氯霉素类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20-40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2.2.1 实验生物的来源及其培养 | 第20-22页 |
2.2.2 实验药物 | 第22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4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2.3.1 氯霉素类抗生素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 第25-27页 |
2.3.2 氯霉素类抗生素对大型溞的慢性毒性 | 第27-29页 |
2.3.3 大型溞CAT活性和GSH水平对氯霉素类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29-33页 |
2.3.4 大型溞MDA含量对氯霉素类抗生素胁迫的响应 | 第33-36页 |
2.4 讨论 | 第36-38页 |
2.5 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大型溞对抗生素与普通颗粒物胁迫的响应 | 第40-59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3.2.1 颗粒物的来源与性质 | 第40-41页 |
3.2.2 实验生物的来源及其培养 | 第41页 |
3.2.3 实验药物 | 第41页 |
3.2.4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3.2.5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3.2.6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6页 |
3.3.1 普通颗粒物(NP)对大型溞的抑制 | 第44页 |
3.3.2 抗生素与NP复合胁迫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 第44-47页 |
3.3.3 大型溞CAT活性和GSH水平对抗生素与NP复合胁迫的响应 | 第47-53页 |
3.3.4 大型溞MDA含量对抗生素与NP复合胁迫的响应 | 第53-56页 |
3.4 讨论 | 第56-58页 |
3.5 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大型溞对抗生素与纳米颗粒物胁迫的响应 | 第59-76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4.2.1 颗粒物的来源与性质 | 第59-60页 |
4.2.2 实验生物的来源及其培养 | 第60页 |
4.2.3 实验药物 | 第60页 |
4.2.4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4.2.5 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2-73页 |
4.3.1 纳米颗粒物(NNP)对大型溞的抑制 | 第62-63页 |
4.3.2 抗生素与NNP复合胁迫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 第63-65页 |
4.3.3 大型溞CAT活性和GSH水平对抗生素与NNP复合胁迫的响应 | 第65-71页 |
4.3.4 大型溞MDA含量对抗生素与NNP复合胁迫的响应 | 第71-73页 |
4.4 讨论 | 第73-74页 |
4.5 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页 |
5.3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点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