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0. 引言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文献综述评析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0页 |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20-22页 |
1. 财务治理结构理论 | 第22-33页 |
·财务治理结构的概念 | 第22-25页 |
·财务治理结构的涵义 | 第22-24页 |
·财务治理结构的内容及本质 | 第24-25页 |
·财务治理的构成要素 | 第25页 |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概述 | 第25-29页 |
·国有上市公司的界定 | 第25-26页 |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特征 | 第28-29页 |
·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30页 |
·财务分层理论 | 第30-31页 |
·产权理论 | 第31-32页 |
·财权流理论 | 第32-33页 |
2.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3页 |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 | 第33页 |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 第34页 |
·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 第34-35页 |
·债权人利益缺乏保障 | 第35-36页 |
·治理主体职能虚化 | 第36-37页 |
·缺乏优秀的管理者 | 第37页 |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3页 |
·委托代理关系多层化、复杂化 | 第37-38页 |
·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 | 第38-39页 |
·债权人治理主体地位受忽视 | 第39-40页 |
·财权配置缺少有效制度维护 | 第40-41页 |
·经理层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1-43页 |
3. 国外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经验借鉴 | 第43-52页 |
·英美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 第43-46页 |
·财务治理结构主要特征 | 第43-45页 |
·财务治理结构评价 | 第45-46页 |
·日德公司财务治理结构 | 第46-50页 |
·财务治理结构主要特征 | 第47-48页 |
·财务治理结构评价 | 第48-50页 |
·国外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启示 | 第50-52页 |
·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50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2页 |
4. 改进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 | 第52-68页 |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第52-55页 |
·强化国资委股东代表身份 | 第52-54页 |
·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 | 第54页 |
·严格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 第54-55页 |
·实现多元化财务制衡机制 | 第55-59页 |
·股权结构分行业针对性调整 | 第55-56页 |
·加强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作用 | 第56-57页 |
·改革股东投票制度 | 第57-58页 |
·完善中小股东诉讼机制 | 第58-59页 |
·增强债权人监督权限 | 第59-61页 |
·结合金融体制改革以保证银行独立性 | 第59-60页 |
·银行多渠道参与企业财务治理活动 | 第60-61页 |
·完善相机治理机制 | 第61页 |
·强化内部财务治理机构监督职能 | 第61-64页 |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61-62页 |
·加强监事独立监察权 | 第62-63页 |
·加快审计委员会的建设 | 第63-64页 |
·完善经理层管理体制 | 第64-66页 |
·改革经理人员选聘机制 | 第64-65页 |
·深化经理人员激励措施 | 第65-66页 |
·强化经理人员约束机制 | 第66页 |
·营造配套的外部财务治理环境 | 第66-68页 |
5. 结束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