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的研究综述 | 第15页 |
1.2.3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可能存在的创新 | 第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述和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地方政府债务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地方政府债务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 第19-20页 |
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述 | 第20-22页 |
2.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标测度 | 第22页 |
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3.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2-23页 |
2.3.2 路径依赖理论 | 第23-24页 |
2.3.3 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24-26页 |
2.3.4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财政分权发展历程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 | 第27-40页 |
3.1 我国财政分权发展历程 | 第27-31页 |
3.1.1 计划经济下的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 | 第27-28页 |
3.1.2 渐进式分权的财政包干管理体制 | 第28-30页 |
3.1.3 以分税制为主导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 第30-31页 |
3.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 | 第31-40页 |
3.2.1 规模风险虽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风险加剧 | 第32-33页 |
3.2.2 债务结构扭曲,结构性风险突出 | 第33-36页 |
3.2.3 存在不规范融资,潜在风险凸显 | 第36-37页 |
3.2.4 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易引发效率风险 | 第37-38页 |
3.2.5 债务风险具有传递性,存在外在风险 | 第38-40页 |
第4章 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机理与实证检验 | 第40-49页 |
4.1 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机理 | 第40-42页 |
4.1.1 财政分权激励之地方政府主观动机下的债务增长 | 第40-41页 |
4.1.2 财政分权激励之地方政府被动压力下的债务增长 | 第41-42页 |
4.2 基于VAR模型的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实证检验 | 第42-49页 |
4.2.1 变量指标的设计 | 第42-44页 |
4.2.2 实证分析 | 第44-48页 |
4.2.3 估计结果的讨论 | 第48-49页 |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5.1 进一步规范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 第49-50页 |
5.2 健全债务信息披露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 第50页 |
5.3 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和预警体系 | 第50-51页 |
5.4 加快政府向市场分权的步伐,转变政府行为激励 | 第51页 |
5.5 平衡财权与事权,规范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 第51-52页 |
5.6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调节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