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论文

河水入渗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河水入渗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第12-13页
        1.2.2 多元统计方法在河水入渗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识别中的应用第13页
        1.2.3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同位素示踪第13-15页
        1.2.4 研究区以往研究程度第15-16页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第17-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0-26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0-21页
        2.1.1 地理位置第20页
        2.1.2 地形地貌第20页
        2.1.3 气象概况第20-21页
        2.1.4 水文概况第21页
    2.2 地质概况与水文地质概况第21-25页
        2.2.1 区域地质概况第21-22页
        2.2.2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第22-25页
    2.3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第25-26页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测试第26-31页
    3.1 取样点与监测点布置第26-28页
    3.2 样品采集第28-30页
        3.2.1 河水与地下水样品采集第28-30页
        3.2.2 含水介质样品采集第30页
    3.3 样品测试第30-31页
第四章 河水入渗过程中的水化学变化特征第31-43页
    4.1 河水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第31-32页
    4.2 河水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过程中水化学组分变化特征第32-37页
        4.2.1 环境条件变化特征第32-34页
        4.2.2 水化学组分变化特征第34-37页
    4.3 河水入渗补给深层地下水过程中水化学组分变化特征第37-43页
        4.3.1 环境条件变化特征第38-39页
        4.3.2 水化学组分变化特征第39-43页
第五章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多元统计分析第43-56页
    5.1 因子分析方法简介第43页
        5.1.1 基本原理第43页
    5.2 可行性分析第43-44页
    5.3 主因子提取第44-48页
    5.4 主因子分析第48-52页
        5.4.1 浅层水流路径主因子分析第48-51页
        5.4.2 深层水流路径主因子分析第51-52页
    5.5 主因子得分解释第52-56页
        5.5.1 浅层水流路径主因子得分解释第52-54页
        5.5.2 深层水流路径主因子得分解释第54-56页
第六章 河水入渗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碳同位素示踪第56-63页
    6.1 地下水碳演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布第56-57页
    6.2 河水入渗过程中地下水的δ~(13)C_(DIC)和δ~(13)C_(DOC)变化特点第57-60页
    6.3 驱动河水入渗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有机碳氧化分解第60-63页
第七章 河水入渗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硫同位素示踪第63-67页
    7.1 地下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来源第63页
    7.2 河水入渗过程中地下水的δ~(34)S_(SO4)变化特点第63-66页
    7.3 硫酸盐还原作用的硫同位素示踪第66-6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第67-69页
    8.1 结论第67-68页
    8.2 建议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下一篇: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蛇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