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1 立题依据 | 第9-10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1 绵枣儿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活性筛选 | 第10-11页 |
2.2 捕获二羰基化合物活性整合色谱的辨识 | 第11页 |
2.3 绵枣儿化学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测试 | 第11页 |
3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绵枣儿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活性筛选 | 第12-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3页 |
1 实验仪器 | 第12页 |
2 实验试剂 | 第12页 |
3 绵枣儿的提取和大孔树脂的分离 | 第12页 |
4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 | 第12-13页 |
4.1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12-13页 |
4.2 试剂溶液的配制 | 第13页 |
4.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13页 |
5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抑制活性测定 | 第13页 |
结果 | 第13-15页 |
讨论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绵枣儿捕获二羰基化合物活性筛选 | 第16-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1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2 实验试剂 | 第16页 |
3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 | 第16-18页 |
3.1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16页 |
3.2 邻苯二胺溶液的配制 | 第16-17页 |
3.3 MGO溶液的配制 | 第17页 |
3.4 赖氨酸溶液 | 第17页 |
3.5 精氨酸溶液 | 第17页 |
3.6 组氨酸溶液 | 第17页 |
3.7 氨基胍溶液 | 第17页 |
3.8 绵枣儿样品的配制 | 第17-18页 |
4 流动相的选择 | 第18页 |
5 绵枣儿不同浓度对二羰基化合物活性测定 | 第18页 |
6 绵枣儿与阳性药时效曲线 | 第18-19页 |
7 绵枣儿与氨基酸竞争关系曲线 | 第19页 |
8 绵枣儿各个乙醇洗脱部位不同浓度的活性的测定 | 第19页 |
结果 | 第19-23页 |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绵枣儿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测定 | 第24-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1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3 实验药材 | 第24-25页 |
4 绵枣儿95%乙醇洗脱部位化合物分离鉴定与活性测试 | 第25-27页 |
4.1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95%乙醇洗脱部位 | 第25-26页 |
4.1.1 HPLC分析条件 | 第25页 |
4.1.2 HSCCC溶剂系统的选择 | 第25-26页 |
4.1.3 HSCCC溶剂系统的分离制备 | 第26页 |
4.1.4 配液 | 第26页 |
4.1.5 HSCCC平衡操作 | 第26页 |
4.1.6 样品的操作 | 第26页 |
4.2 绵枣儿95%乙醇洗脱部位单体化合物对二羰基化合物捕获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4.2.1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4.2.2 邻苯二胺溶液的配制 | 第26-27页 |
4.2.3 MGO溶液的配制 | 第27页 |
4.2.4 单体化合的配制 | 第27页 |
4.2.5 流动相的选择 | 第27页 |
4.3 绵枣儿活性成分的筛选 | 第27页 |
5 绵枣儿10%乙醇洗脱部位化合物分离鉴定与活性测试 | 第27-28页 |
5.1 高效液相法分离纯化10%乙醇洗脱部位 | 第27-28页 |
5.2 10 %乙醇洗脱部位单体化合物活性测定 | 第28页 |
6 绵枣儿70%乙醇洗脱部位化合物分离鉴定与活性测试 | 第28页 |
6.1 高效液相法分离纯化70%乙醇洗脱部位 | 第28页 |
6.1.1 HPLC的分析条件 | 第28页 |
6.1.2 化合物分离和纯化 | 第28页 |
6.2 70 %乙醇洗脱部位单体化合物活性测定 | 第28页 |
结果 | 第28-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综述 | 第65-7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缩略词表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