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特色和局限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特色 | 第16页 |
1.5.2 研究局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套期保值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2.1 套期保值理论 | 第18-19页 |
2.1.1 套期保值定义 | 第18页 |
2.1.2 套期保值目标 | 第18页 |
2.1.3 套期保值操作原理 | 第18页 |
2.1.4 套期保值四要素 | 第18-19页 |
2.2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 | 第19页 |
2.2.2 内部控制发展过程 | 第19-20页 |
2.2.3 COSO风险管理框架和要素 | 第20-21页 |
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4页 |
2.3.1 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21页 |
2.3.2 风险识别和评估 | 第21-22页 |
2.3.3 风险应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Y企业套期保值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第24-30页 |
3.1 Y企业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2 Y企业套期保值业务模式 | 第25-27页 |
3.2.1 采用OTC定价模式及套保方法 | 第25-26页 |
3.2.2 套期保值效果 | 第26-27页 |
3.3 Y企业套期保值内部控制现状 | 第27-30页 |
3.3.1 控制环境方面 | 第27页 |
3.3.2 目标制定方面 | 第27页 |
3.3.3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方面 | 第27-29页 |
3.3.4 控制活动方面 | 第29页 |
3.3.5 信息与沟通方面 | 第29页 |
3.3.6 监控方面 | 第29-30页 |
第四章 Y企业套期保值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 第30-36页 |
4.1 控制环境存在问题分析 | 第30-31页 |
4.1.1 组织架构不合理 | 第30页 |
4.1.2 套期保值制度不完善和执行不力 | 第30页 |
4.1.3 人力资源管理不善 | 第30-31页 |
4.2 目标制定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页 |
4.3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32页 |
4.3.1 风险识别方面 | 第31-32页 |
4.3.2 风险评估方面 | 第32页 |
4.3.3 风险反应方面 | 第32页 |
4.4 控制活动存在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4.4.1 资金管理方面 | 第32-33页 |
4.4.2 仓储管理方面 | 第33页 |
4.4.3 合同管理方面 | 第33-34页 |
4.4.4 套期会计方面 | 第34-35页 |
4.5 信息与沟通存在问题分析 | 第35页 |
4.6 监控存在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五章 Y企业套期保值内部控制优化 | 第36-48页 |
5.1 控制环境优化 | 第36-37页 |
5.1.1 组织架构优化 | 第36-37页 |
5.1.2 健全制度体系并加强制度执行力 | 第37页 |
5.1.3 人力资源优化 | 第37页 |
5.2 目标制定优化 | 第37-38页 |
5.3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优化 | 第38-40页 |
5.3.1 风险识别优化 | 第38页 |
5.3.2 风险评估优化 | 第38-40页 |
5.3.3 风险反应优化 | 第40页 |
5.4 控制活动优化 | 第40-45页 |
5.4.1 资金管理优化 | 第40-41页 |
5.4.2 仓储管理优化 | 第41页 |
5.4.3 合同管理优化 | 第41页 |
5.4.4 套期会计优化 | 第41-45页 |
5.5 信息与沟通优化 | 第45页 |
5.6 监控优化 | 第45-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本文主要观点 | 第48页 |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