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 经验总结法 | 第15页 |
(三) 访谈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 | 第16-19页 |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16页 |
(一) 中国传统生命哲学 | 第16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 第16页 |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及原则 | 第16-17页 |
(一) 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 | 第16-17页 |
(二) 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 第17页 |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 第17-19页 |
(一) 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意义 | 第17-18页 |
(二) “生命可以永恒吗”课堂教学设计的独特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的形成与改进 | 第19-41页 |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的初次教学设计 | 第19-31页 |
(一)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 | 第19-22页 |
(二)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的设计阶段 | 第22-25页 |
(三) 初次课堂教学设计展示 | 第25-31页 |
二、初次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实施反思 | 第31-33页 |
(一) 教学内容设计的反思 | 第31-32页 |
(二) 教学环节设计的反思 | 第32页 |
(三) 教学评价设计的反思 | 第32-33页 |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 | 第33-40页 |
(一) 教学内容方面设计的改进 | 第33-36页 |
(二) 教学环节方面设计的改进 | 第36-39页 |
(三) 教学评价方面设计的改进 | 第39-40页 |
四、“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改进后的变化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 第41-45页 |
一、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应树立的教学理念 | 第41页 |
(一) 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 第41页 |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 第41页 |
二、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 第41-43页 |
(一) 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 第41-42页 |
(二) 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适当整合 | 第42页 |
(三) 重视课堂教学预设和实际生成 | 第42-43页 |
(四) 重视环节的过渡与版块知识的相互渗透 | 第43页 |
三、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应重视同行评价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部分 | 第4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