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45页 |
1.1 人参皂苷(元)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1.1 人参皂苷(元)简介 | 第17页 |
1.1.2 人参皂苷(元)化学研究 | 第17-18页 |
1.2 人参皂苷(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概述 | 第18-24页 |
1.2.1 抗心律不齐作用 | 第18-20页 |
1.2.2 抗心肌缺血作用 | 第20-21页 |
1.2.3 治疗冠心病作用 | 第21-23页 |
1.2.4 抑制心肌肥大作用 | 第23-24页 |
1.2.5 总结 | 第24页 |
1.3 人参皂苷(元)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概述 | 第24-27页 |
1.3.1 吸收 | 第24-25页 |
1.3.2 分布 | 第25页 |
1.3.3 代谢 | 第25-26页 |
1.3.4 排泄 | 第26-27页 |
1.3.5 总结 | 第27页 |
1.4 人参皂苷(元)代谢组学的研究概述 | 第27-31页 |
1.4.1 对人参皂苷代谢方式的研究 | 第27-28页 |
1.4.2 对人参皂苷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28-29页 |
1.4.3 对人参皂苷药动学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9-30页 |
1.4.4 对人参皂苷毒理作用的研究 | 第30页 |
1.4.5 其他方面研究 | 第30-31页 |
1.4.6 总结 | 第31页 |
1.5 PF_(11)的研究概况 | 第31-35页 |
1.5.1 PF_(11)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 | 第31-32页 |
1.5.2 PF_(11)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32-34页 |
1.5.3 总结 | 第34-35页 |
1.6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 第35页 |
1.6.1 立题依据 | 第35页 |
1.6.2 研究思路 | 第35页 |
1.7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第2章 PF_(11)滴丸抗心肌缺血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第45-99页 |
第一节 PF_(11)滴丸治疗性干预心肌缺血活性研究 | 第46-5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2.1.3 结果与结论 | 第50-57页 |
第二节 PF_(11)预防性干预心肌缺血活性研究 | 第57-6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2.2.3 实验结果 | 第58-64页 |
2.2.4 讨论 | 第64-66页 |
第三节 PF_(11)体外对心肌细胞β_1受体阻滞作用的研究 | 第66-79页 |
2.3.1 实验材料 | 第66-68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68-71页 |
2.3.3 实验结果 | 第71-77页 |
2.3.4 讨论 | 第77-79页 |
第四节 PF_(11)抗心肌缺血代谢组学的研究 | 第79-98页 |
2.4.1 实验材料 | 第79-80页 |
2.4.2 实验方法 | 第80-82页 |
2.4.3 实验结果 | 第82-97页 |
2.4.4 讨论 | 第97-98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98-99页 |
第3章 灌胃给予PF_(11)滴丸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99-206页 |
第一节 灌胃给予PF_(11)滴丸大鼠血浆药-时曲线的研究 | 第99-12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99-10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100-106页 |
3.1.3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106-125页 |
3.1.4 讨论 | 第125-128页 |
第二节 灌胃给予PF_(11)滴丸大鼠组织分布的研究 | 第128-15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128-12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129-131页 |
3.2.3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131-154页 |
3.2.4 讨论 | 第154-155页 |
第三节 灌胃给予PF_(11)滴丸大鼠的排泄研究 | 第155-183页 |
3.3.1 实验材料 | 第155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155-159页 |
3.3.3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159-183页 |
第四节 灌胃给予PF_(11)大鼠的代谢研究 | 第183-206页 |
3.4.1 实验材料 | 第183-184页 |
3.4.2 代谢样品中PF_(11)定性方法的建立 | 第184-186页 |
3.4.3 实验结果 | 第186-205页 |
3.4.4 讨论 | 第205-206页 |
第4章 总结 | 第206-209页 |
参考文献 | 第209-216页 |
作者简介与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16-218页 |
致谢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