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9页 |
1.1 凝集素的功能与分类 | 第17-18页 |
1.2 鱼类凝集素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 第18-37页 |
1.2.1 C-型凝集素 | 第18-26页 |
1.2.2 半乳糖凝集素 | 第26-28页 |
1.2.3 鼠李糖结合凝集素 | 第28-31页 |
1.2.4 X-型凝集素/内凝集素 | 第31-33页 |
1.2.5 F-型凝集素 | 第33-35页 |
1.2.6 正五聚体蛋白 | 第35-36页 |
1.2.7 钙联接蛋白和钙网织蛋白 | 第36-37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7-39页 |
第二章 淇河鲫C-型凝集素CaNTC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免疫功能研究 | 第39-7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2.1.1 菌株 | 第40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4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1-54页 |
2.2.1 健康淇河鲫不同组织取样 | 第41页 |
2.2.2 淇河鲫攻毒处理及组织取样 | 第41-42页 |
2.2.3 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42-43页 |
2.2.4 淇河鲫CaNTC的基因克隆 | 第43-46页 |
2.2.5 序列分析 | 第46页 |
2.2.6 CaNTC的组织分布和攻毒后组织表达分析 | 第46-47页 |
2.2.7 CaNTC重组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47-50页 |
2.2.8 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与抗体结合 | 第50-51页 |
2.2.9 CaNTC重组蛋白的凝集实验 | 第51-52页 |
2.2.10 糖抑制细菌凝集活性的检测 | 第52页 |
2.2.11 ELISA检测CaNTC重组蛋白与PAMPs的结合活性 | 第52-53页 |
2.2.12 Westernblot检测CaNTC重组蛋白与细菌的结合活性 | 第53页 |
2.2.13 CaNTC重组蛋白对免疫组织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清除能力检测 | 第53-5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54-70页 |
2.3.1 淇河鲫CaNTC序列分析 | 第54-58页 |
2.3.2 淇河鲫CaNTC的表达分析 | 第58-62页 |
2.3.3 淇河鲫CaNTC重组表达及纯化 | 第62-63页 |
2.3.4 CaNTC重组蛋白的凝集活性 | 第63-65页 |
2.3.5 糖抑制CaNTC重组蛋白对大肠杆菌的凝集活性 | 第65-66页 |
2.3.6 CaNTC重组蛋白与PAMPs的直接结合能力 | 第66-68页 |
2.3.7 CaNTC重组蛋白与细菌的结合活性 | 第68页 |
2.3.8 CaNTC重组蛋白对淇河鲫清除嗜水气单胞菌的促进作用 | 第68-70页 |
2.4 讨论 | 第70-75页 |
第三章 淇河鲫C-型凝集素受体CaCLR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免疫功能研究 | 第75-9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3.1.1 菌株 | 第76页 |
3.1.2 实验动物 | 第76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76页 |
3.1.4 仪器设备 | 第7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76-80页 |
3.2.1 淇河鲫不同组织器官样品采集 | 第76页 |
3.2.2 淇河鲫攻毒处理及样品采集 | 第76页 |
3.2.3 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76-77页 |
3.2.4 淇河鲫CaCLR基因克隆 | 第77页 |
3.2.5 序列分析 | 第77页 |
3.2.6 CaCLR的组织分布和攻毒后组织表达分析 | 第77-78页 |
3.2.7 CaCLR蛋白重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78页 |
3.2.8 Westernblot检测CaCLR重组蛋白与多克隆抗体的结合 | 第78页 |
3.2.9 CaCLR蛋白水平的组织分布 | 第78-79页 |
3.2.10 凝集实验 | 第79页 |
3.2.11 CaCLR重组蛋白与PAMPs的直接结合实验 | 第79页 |
3.2.12 微生物结合实验 | 第79页 |
3.2.13 CaCLR促进白细胞对嗜水气单胞菌吞噬能力的检测 | 第79-8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80-93页 |
3.3.1 淇河鲫CaCLR序列分析 | 第80-85页 |
3.3.2 淇河鲫CaCLR的表达分析 | 第85-89页 |
3.3.3 淇河鲫CaCLR的重组表达及纯化 | 第89页 |
3.3.4 Westernblot检测CaCLR蛋白的组织分布 | 第89-90页 |
3.3.5 CaCLR重组蛋白的凝集活性 | 第90-91页 |
3.3.6 CaCLR重组蛋白与PAMPs的直接结合能力 | 第91-92页 |
3.3.7 CaCLR重组蛋白与微生物的结合活性 | 第92页 |
3.3.8 CaCLR在白细胞吞噬嗜水气单胞菌中的作用 | 第92-93页 |
3.4 讨论 | 第93-99页 |
第四章 淇河鲫半乳糖凝集素CaGal-9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 第99-12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100页 |
4.1.1 菌株 | 第100页 |
4.1.2 实验动物 | 第100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100页 |
4.1.4 仪器设备 | 第10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100-104页 |
4.2.1 淇河鲫不同组织器官样品采集 | 第100页 |
4.2.2 淇河鲫攻毒处理及样品采集 | 第100页 |
4.2.3 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100-101页 |
4.2.4 淇河鲫CaGal-9基因克隆 | 第101页 |
4.2.5 序列分析 | 第101页 |
4.2.6 组织分布和攻毒后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 第101-102页 |
4.2.7 CaGal-9全长和两个结构域蛋白重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102页 |
4.2.8 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与多克隆抗体的结合 | 第102页 |
4.2.9 CaGal-9蛋白水平的组织分布 | 第102页 |
4.2.10 凝集实验及糖的抑制凝集作用实验 | 第102-103页 |
4.2.11 微生物结合实验 | 第103页 |
4.2.12 CaGal-9重组蛋白与PAMPs的直接结合实验 | 第103页 |
4.2.13 CaGal-9重组蛋白的抑菌作用检测 | 第103-104页 |
4.2.14 CaGal-9重组蛋白对免疫组织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清除能力检测 | 第104页 |
4.2.15 CaGal-9重组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淇河鲫存活率的影响 | 第10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23页 |
4.3.1 淇河鲫CaGal-9序列分析 | 第104-109页 |
4.3.2 淇河鲫CaGal-9的表达分析 | 第109-114页 |
4.3.3 淇河鲫CaGal-9及两个结构域的重组表达及纯化 | 第114-115页 |
4.3.4 Westernblot检测淇河鲫CaGal-9蛋白的组织分布 | 第115页 |
4.3.5 CaGal-9及两个结构域重组蛋白的凝集活性 | 第115-119页 |
4.3.6 CaGal-9及两个结构域重组蛋白与细菌的结合活性 | 第119页 |
4.3.7 CaGal-9重组蛋白与PAMPs的直接结合能力 | 第119-120页 |
4.3.8 CaGal-9重组蛋白的抑菌活性 | 第120-121页 |
4.3.9 CaGal-9重组蛋白对淇河鲫清除嗜水气单胞菌的促进作用 | 第121-123页 |
4.3.10 CaGal-9重组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淇河鲫存活率的影响 | 第123页 |
4.4 讨论 | 第123-12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29-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9页 |
附录A 相关试剂配制 | 第149-151页 |
附录B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