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燕麦简介 | 第12-14页 |
1.1.1 燕麦的起源及分类 | 第12-13页 |
1.1.2 燕麦的分布与栽培 | 第13页 |
1.1.3 燕麦的主要价值 | 第13-14页 |
1.2 落粒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落粒现象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2 种子落粒的机制 | 第15-17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样地介绍 | 第18页 |
2.2 植物材料 | 第18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18-25页 |
2.4.1 燕麦总RNA提取 | 第18页 |
2.4.2 燕麦总DNA提取 | 第18页 |
2.4.3 RNA反转录 | 第18-19页 |
2.4.4 RACE反转录 | 第19-20页 |
2.4.5 引物设计 | 第20-21页 |
2.4.6 Ansh1中间片段cDNA序列扩增 | 第21-22页 |
2.4.7 Ansh1基因3’和5’端cDNA序列扩增 | 第22页 |
2.4.8 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基因组DNA扩增 | 第22-23页 |
2.4.9 胶回收 | 第23页 |
2.4.10 载体连接及菌体转化 | 第23页 |
2.4.11 菌液PCR | 第23-24页 |
2.4.12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2.4.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82页 |
3.1 62份裸燕麦自然群体的落粒性分析 | 第25-26页 |
3.2 裸燕麦核酸的提取 | 第26-27页 |
3.3 与落粒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 第27-82页 |
3.3.1 AnQ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7-51页 |
3.3.2 Ansh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1-73页 |
3.3.3 Ansh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73-80页 |
3.3.4 落粒基因的进化分析 | 第80-82页 |
4 讨论 | 第82-83页 |
5 结论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