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信访权概述 | 第10-20页 |
一、信访权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二、信访权的历史渊源 | 第12-15页 |
三、信访权的宪法基础 | 第15-18页 |
四、信访权的功能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以宪法学为视角分析我国信访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0-27页 |
一、我国信访权的保障体系及制度缺陷 | 第20-22页 |
(一)《信访条例》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系内容及缺陷 | 第20-21页 |
(二)信访制度缺陷 | 第21-22页 |
二、阻碍信访权行使的根源 | 第22-27页 |
(一)信访权的立法层次低,内容上缺乏宪法回应 | 第22-23页 |
(二)信访法规的合宪性审查缺位 | 第23-24页 |
(三)专门和独立性的信访机构依宪设计空缺 | 第24-25页 |
(四)信访权的价值定位偏移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国外相关制度的借鉴 | 第27-31页 |
一、德国公民申诉制度 | 第27-28页 |
二、法国人民权益保护官制度 | 第28-29页 |
三、日本的行政相谈和苦情制度 | 第29-30页 |
四、国外相关制度的启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保障信访权行使的宪法进路 | 第31-40页 |
一、提高立法层级,融入宪法依据 | 第31-33页 |
(一)制定和完善保障信访权的法律体系 | 第31-32页 |
(二)融入宪法依据 | 第32-33页 |
二、建立信访法规合宪性审查制度 | 第33-34页 |
(一)设立专门的合宪性审查机构 | 第33-34页 |
(二)明确启动合宪性审查的主体 | 第34页 |
(三)健全合宪性审查的程序 | 第34页 |
三、依托国家机构改革,实现依宪机构设计 | 第34-37页 |
(一)整合信访机构职权,党与行政组织的信访机关分立 | 第35页 |
(二)依托国家监察委员会 | 第35-36页 |
(三)保证信访机构工作的独立性 | 第36-37页 |
四、调整信访制度定位,转变地方行政模式 | 第37-40页 |
(一)维护公共秩序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相结合 | 第37-38页 |
(二)改革信访绩效制度,纳入法治轨道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