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百脉根种质评价、创制与LcSRA13耐盐调控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表第7-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26页
    2.1 百脉根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5-18页
        2.1.1 百脉根的应用领域第15页
        2.1.2 百脉根资源评价第15-16页
        2.1.3 百脉根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6-18页
    2.2 AP2/ERF类转录因子分子调控机理第18-24页
        2.2.1 AP2/ERF类转录因子概述第18-19页
        2.2.2 AP2/ERF应用于基因工程育种第19-20页
        2.2.3 AP2/ERF类转录因子代谢机理第20-24页
    2.3 本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2.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5页
        2.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三章 百脉根种质资源评价第26-34页
    3.1 实验材料第26页
        3.1.1 植物材料第26页
    3.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3.2.1 材料种植第26页
        3.2.2 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第26-27页
        3.2.3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7页
        3.2.4 ITS反应体系第27页
        3.2.5 系统发育分析第2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3.3.1 百脉根形态的多样性第27-29页
        3.3.2 农艺性状多样性第29-30页
        3.3.3 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第30-31页
    3.4 讨论第31-34页
第四章 百脉根新种质创制第34-49页
    4.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4.1.1 植物材料第34页
        4.1.2 菌株与质粒第34页
        4.1.3 药品和试剂第34-35页
    4.2 实验方法第35-38页
        4.2.1 百脉根遗传转化第35页
        4.2.2 遗传转化植株的培养第35页
        4.2.3 PCR检测第35页
        4.2.4 RNA提取及cDNA合成方法第35-36页
        4.2.5 半定量PCR第36页
        4.2.6 盐及干旱胁迫处理第36页
        4.2.7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第36-37页
        4.2.8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37-38页
        4.2.9 分析软件及数据库查询第3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8-47页
        4.3.1 共表达PeDREB2a和KcERF百脉根株系的获得第38-39页
        4.3.2 共表达PeDREB2a和KcERF百脉根株系中目的基因表达量分析第39-40页
        4.3.3 共表达PeDREB2a和KcERF百脉根无性繁殖苗的获得第40-41页
        4.3.4 盐胁迫和干旱对共表达PeDREB2a和KcERF百脉根株系表型的影响第41-42页
        4.3.5 干旱胁迫下共表达PeDREB2a和KcERF百脉根株系组织染色分析第42-43页
        4.3.6 盐胁迫和干旱对百脉根转化株系相对含水量和膜透性的影响第43-44页
        4.3.7 干旱胁迫对百脉根转化株系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4.3.8 盐胁迫和干旱对百脉根转化株系逆境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5-47页
    4.4 讨论第47-49页
第五章 百脉根LcSRA13对植株表型和耐盐性的影响第49-65页
    5.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5.1.1 植物材料第49页
        5.1.2 菌株和载体第49-50页
        5.1.3 药品和试剂第50页
    5.2 实验方法第50-53页
        5.2.1 LcSRA1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0页
        5.2.2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第50页
        5.2.3 酶切反应第50-51页
        5.2.4 连接反应第51页
        5.2.5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51-52页
        5.2.6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52页
        5.2.7 百脉根遗传转化第52页
        5.2.8 RNA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52页
        5.2.9 半定量PCR第52页
        5.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52页
        5.2.11 分析软件及数据库查询第52页
        5.2.12 盐胁迫处理方法第52-53页
        5.2.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5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3-62页
        5.3.1 LcSRA13基因序列分析第53-55页
        5.3.2 LcSRA13过表达及干扰表达百脉根株系的获得第55-56页
        5.3.3 LcSRA13过表达及干扰表达百脉根株系LcSRA13基因表达分析第56-58页
        5.3.4 LcSRA13过表达及干扰表达对百脉根植株表型的影响第58-59页
        5.3.5 LcSRA13过表达及干扰表达对百脉根耐盐表型的影响第59页
        5.3.6 LcSRA13过表达及干扰表达百脉根耐盐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59-61页
        5.3.7 LcSRA13过表达及干扰表达对百脉根耐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61-62页
    5.4 讨论第62-65页
第六章 转录组分析LcSRA13参与的调控网络第65-89页
    6.1 实验材料第65-66页
        6.1.1 植物材料第65-66页
        6.1.2 药品和试剂第66页
    6.2 实验方法第66-69页
        6.2.1 转录组测序第66-67页
        6.2.2 差异基因分析(NOISeq方法)第67页
        6.2.3 基因功能和富集分析第67页
        6.2.4 差异基因启动子分析第67页
        6.2.5 荧光定量PCR分析第67页
        6.2.6 酵母单杂交实验第67页
        6.2.7 凝胶阻滞实验第67-68页
        6.2.8 酵母双杂交试验第68页
        6.2.9 双分子荧互补试验第68-6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69-86页
        6.3.1 差异表达基因第69-70页
        6.3.2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第70-71页
        6.3.3 差异基因的GO(Gene Ontology)分析第71-73页
        6.3.4 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73-75页
        6.3.5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75-77页
        6.3.6 LcSRA13调控与生长及逆境胁迫相关基因第77-78页
        6.3.7 LcSRA13基因直接调控的靶基因分析第78-80页
        6.3.8 差异基因的荧光定量PCR验证第80-81页
        6.3.9 LcSRA13结合Lj0g3v0242029启动子中的GCC-box第81-83页
        6.3.10 Lj0g3v0242029编码的蛋白功能预测第83-84页
        6.3.11 酵母双杂交验证百脉根LcSRA13和LcMED25蛋白互作第84-85页
        6.3.12 BiFC验证百脉根LcSRA13和LcMED25互作第85-86页
    6.4 讨论第86-89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7.1 结论第89-90页
    7.2 展望第90页
    7.3 创新点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3页
附录第103-10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垄沟覆膜和施磷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下一篇:乙烯对黄瓜外植体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及其差异蛋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