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水疗法理论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古代水疗 | 第11-12页 |
1.1 古代水疗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小结 | 第12页 |
2 现代水疗 | 第12-16页 |
2.1 现代水疗西方发展史 | 第12-13页 |
2.2 现代水疗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3-16页 |
2.3 小结 | 第16页 |
3 中医隐喻认知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3.1 五行理论的研究 | 第16-17页 |
3.2 藏象理论的研究 | 第17页 |
3.3 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7页 |
3.4 治疗学研究 | 第17-18页 |
3.5 小结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3页 |
前言 | 第23-25页 |
《伤寒杂病论》水疗启示录 | 第25-31页 |
1 水疗法的启示 | 第25-26页 |
2 水的功用 | 第26-27页 |
2.1 和胃气 | 第26页 |
2.2 发汗 | 第26-27页 |
2.3 止误治热利 | 第27页 |
3 水疗方式 | 第27-29页 |
3.1 饮水法 | 第27-28页 |
3.2 潠灌法 | 第28页 |
3.3 渍法 | 第28-29页 |
4 水疗禁忌 | 第29页 |
4.1 饮水的禁忌 | 第29页 |
4.2 潠灌疗法的禁忌 | 第29页 |
5 小结 | 第29-31页 |
中国古代水疗法的考证 | 第31-51页 |
1 灌法 | 第31-37页 |
1.1 灌法含义 | 第31-32页 |
1.2 灌法主治 | 第32-37页 |
2 浇法 | 第37-38页 |
2.1 浇法含义 | 第37-38页 |
2.2 浇法主治 | 第38页 |
3 淋法 | 第38-40页 |
3.1 淋法含义 | 第38页 |
3.2 淋法主治 | 第38-40页 |
4 渍法 | 第40-44页 |
4.1 渍法含义 | 第40-41页 |
4.2 渍法主治 | 第41-44页 |
5 濯法 | 第44-45页 |
5.1 濯法含义 | 第44页 |
5.2 濯法主治 | 第44-45页 |
6 潠法 | 第45-46页 |
6.1 潠法含义 | 第45页 |
6.2 潠法主治 | 第45-46页 |
7 饮法 | 第46-47页 |
7.1 饮法含义 | 第46-47页 |
7.2 饮法主治 | 第47页 |
8 沐法、洗法 | 第47-48页 |
9 复合法治疗及其他 | 第48页 |
10 水疗法之间的关系探讨 | 第48-51页 |
古代水疗法的隐喻认知研究 | 第51-61页 |
1 水曰清涤 | 第51-53页 |
2 水能润物 | 第53-54页 |
3 水性趋下 | 第54-55页 |
4 水气推动 | 第55-56页 |
5 水能灭火 | 第56-57页 |
6 水性主静 | 第57页 |
7 水之寒热 | 第57-61页 |
水疗法的理论性及其遗失原因探讨 | 第61-67页 |
1 水疗法理论性探讨 | 第61-63页 |
1.1 神志异常与治疗部位 | 第61-62页 |
1.2 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 | 第62-63页 |
2 水疗法遗失原因探讨 | 第63-67页 |
2.1 技术原因 | 第63-65页 |
2.2 认知原因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