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伤寒、金匮(伤寒杂病论)论文--伤寒论论文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伤寒论》中胃肠运动异常规律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综述第12-29页
    综述一: 近年《伤寒论》中气机升降理论研究概况第12-16页
        1 气机升降异常与营卫失调第12-13页
        2 气机升降与伤寒六经传变第13页
        3 气机升降与遣方用药第13-14页
        4 气机升降与脾胃第14-15页
        小结第15-16页
    综述二: 基于仲景症状的研究进展第16-21页
        对伤寒论症状的研究第17-19页
        症状的现代研究进展第19-20页
        小结第20-21页
    综述三: 基于伤寒论对开阖消长规律的探讨第21-27页
        1 开阖消涨的内涵第21-22页
        2 伤寒论症状与开阖消长的关系第22页
        3 伤寒论症状与开阖消长规律示例第22-26页
        4 小结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9页
引言第29-31页
总论《伤寒论》症状第31-37页
    1. 症状部位示例第32-33页
    2. 症状获得方式示例第33-34页
    3. 症状反应病机的性质示例第34-36页
    4. 小结第36-37页
第二部分 气机升降理论源流及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第37-53页
    1 气机升降理论的内涵、外延和应用第37-40页
        1.1 理论的形成第37-38页
        1.2 理论的发展第38-40页
    2 自然之气对人体影响的启示第40-44页
        2.1 对人体生理影响的体现第40-42页
        2.2 对人体病理影响的体现第42-44页
    3 气机升降理论在《伤寒论》中应用体现第44-47页
        3.1 气机升降理论解读《伤寒论》的必要性第44页
        3.2 思想理论体现第44-45页
        3.3 三阴三阳体现第45-47页
    4 对气机理论的创见第47-48页
    5 基于气机升降出入对症状分类第48-53页
        5.1 气机升降出入与症状的联系第48-49页
        5.2 分类结果第49-53页
第三部分 气机升降思维剖析伤寒论症状第53-82页
    1 痞症的探究第53-61页
        痞的症状分类第53-59页
            1.1 热痞第54-55页
            1.2 热痞兼阳虚第55页
            1.3 寒热错杂痞第55-57页
            1.4 寒痞第57页
            1.5 痰气痞第57-58页
            1.6 水痞第58-59页
            1.7 实痞第59页
        小结第59-61页
    2 便秘症的探究第61-67页
        便秘症状描述分类第61-65页
            2.1 外邪闭表便秘第62-63页
            2.2 热燥津亏便秘第63-64页
            2.3 中阳虚寒便秘第64页
            2.4 枢机气结便秘第64-65页
            2.5 瘀血阻滞便秘第65页
        小结第65-67页
    3 呕吐症的探究第67-74页
        呕吐症状的分类第68-72页
            3.1 表邪侵袭呕吐症第69页
            3.2 胆热犯胃呕吐症第69-70页
            3.3 实热类呕吐症第70-71页
            3.4 虚寒类呕吐症第71-72页
            3.5 寒热夹杂类呕吐症第72页
        小结第72-74页
    4 腹泻症的探究第74-82页
        下利症状的分类第74-81页
            4.1 风寒袭表下利第75-76页
            4.2 饮邪内犯下利第76页
            4.3 热结旁流下利第76-77页
            4.4 大肠炽热协热利第77页
            4.5 湿热清浊不分下利第77-78页
            4.6 下焦不固下利第78页
            4.7 阳虚不摄下利第78-79页
            4.8 胆热移肠下利第79-80页
            4.9 上热下寒下利第80-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四部分 探讨及结论第82-95页
    1 基于升降理论对《伤寒论》思考第82-84页
        1.1 对《伤寒论》学术价值第82-83页
        1.2 《伤寒论》气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83-84页
        1.3 《伤寒论》疾病自愈的体现第84页
    2 基于升降理论对《伤寒论》临床理论应用第84-88页
    3 气机升降理论临床应用发展第88-89页
    4 结论第89-90页
    5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致谢第95-97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7-98页
个人简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水疗法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