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 水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病情复杂,缠绵难愈 | 第11页 |
1.2 中医历代医家对水肿病认识 | 第11-13页 |
1.3 西医学对水肿病认识 | 第13-14页 |
2 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2.1 《伤寒杂病论》水肿病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2.2 《千金方》水肿病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前言 | 第21-23页 |
1 水肿病的概念 | 第23-25页 |
1.1 水肿病的定义与范围 | 第23页 |
1.2 水肿病相关的病名概述 | 第23-25页 |
2 《千金方》与《伤寒杂病论》水肿病病名比较 | 第25-31页 |
2.1 《伤寒杂病论》中水肿病的相关病名 | 第25-27页 |
2.2 《千金方》中水肿病的相关病名 | 第27-29页 |
2.3 讨论 | 第29-30页 |
2.3.1 《伤寒杂病论》 | 第29-30页 |
2.3.2 《千金方》 | 第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3 《千金方》与《伤寒杂病论》水肿病病因病机比较 | 第31-46页 |
3.1 《伤寒杂病论》中水肿病的病因病机 | 第31-39页 |
3.1.1 外感水肿 | 第31-33页 |
3.1.2 肺失通调 | 第33-34页 |
3.1.3 脾失运化 | 第34页 |
3.1.4 肾气亏虚 | 第34-35页 |
3.1.5 五脏失调,水泛为肿 | 第35页 |
3.1.6 肺脾不调,失于运化 | 第35-36页 |
3.1.7 肺肾虚寒,水泛为肿 | 第36页 |
3.1.8 肝肾不足,寒凝下焦 | 第36-37页 |
3.1.9 水停膀胱,气化不利 | 第37页 |
3.1.10 营卫失调,水湿浸渍 | 第37-38页 |
3.1.11 经行不利,血瘀水停 | 第38页 |
3.1.12 妊娠子肿 | 第38-39页 |
3.2 《千金方》中水肿病的病因病机 | 第39-44页 |
3.2.1 妊娠子肿 | 第39-40页 |
3.2.2 产后水肿 | 第40页 |
3.2.3 外感水肿 | 第40-41页 |
3.2.4 脏腑作肿 | 第41-42页 |
3.2.5 其他杂病致肿 | 第42-44页 |
3.3 讨论 | 第44-45页 |
3.3.1 《伤寒杂病论》 | 第44页 |
3.3.2 《千金方》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4 《千金方》与《伤寒杂病论》水肿病治法比较 | 第46-59页 |
4.1 《伤寒杂病论》中水肿病的治法 | 第46-52页 |
4.1.1 发汗法 | 第47-48页 |
4.1.2 利水法 | 第48-51页 |
4.1.3 逐水法 | 第51页 |
4.1.4 活血法 | 第51-52页 |
4.2 《千金方》中水肿病的治法 | 第52-58页 |
4.2.1 发汗利水法 | 第52-53页 |
4.2.2 泻肺利水法 | 第53-54页 |
4.2.3 活血利水法 | 第54页 |
4.2.4 攻下逐水法 | 第54-55页 |
4.2.5 饮食调理法 | 第55-56页 |
4.2.6 膏摩法 | 第56页 |
4.2.7 针灸法 | 第56-58页 |
4.3 讨论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页 |
4.4.1 《伤寒杂病论》 | 第59页 |
4.4.2 《千金方》 | 第59页 |
5 《千金方》与《伤寒杂病论》水肿病方药比较研究 | 第59-78页 |
5.1 《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水肿病的方药 | 第59-68页 |
5.1.1 《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水肿病的方剂 | 第59-66页 |
5.1.2 《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水肿病的药物 | 第66-68页 |
5.2 《千金方》中治疗水肿病的方药 | 第68-74页 |
5.2.1 《千金方》中治疗水肿病的方剂 | 第68-70页 |
5.2.2 《千金方》中治疗水肿病的药物 | 第70-74页 |
5.3 讨论 | 第74-77页 |
5.3.1 方剂 | 第74-76页 |
5.3.2 药物 | 第76-77页 |
5.4 小结 | 第77-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一 | 第83-111页 |
附录二 | 第111-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个人简历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