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3-18页 |
1.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第13-15页 |
1.1.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制度的特征 | 第14-15页 |
1.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制度的内容 | 第15-16页 |
1.2.1 党内法规实施后的评估主体 | 第15页 |
1.2.2 党内法规实施后的评估对象 | 第15页 |
1.2.3 党内法规实施后的评估程序 | 第15-16页 |
1.2.4 党内法规实施后的评估方法 | 第16页 |
1.2.5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指标体系 | 第16页 |
1.2.6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结果的运用 | 第16页 |
1.3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制度的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主体与对象 | 第18-23页 |
2.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主体 | 第18-21页 |
2.1.1 不同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主体模式的具体分析 | 第18-20页 |
2.1.2 完善“最佳”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主体模式 | 第20-21页 |
2.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对象的选择 | 第21-23页 |
2.2.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对象选择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2.2.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对象选择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第3章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 第23-29页 |
3.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程序 | 第23-25页 |
3.1.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准备和启动 | 第23-24页 |
3.1.2 评估方案的实施 | 第24-25页 |
3.1.3 评估报告的回应 | 第25页 |
3.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方法 | 第25-29页 |
3.2.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方法研究的意义 | 第25页 |
3.2.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方法的体系建构 | 第25-27页 |
3.2.3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方法的适应性与选择问题 | 第27-29页 |
第4章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指标体系 | 第29-37页 |
4.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界定 | 第29页 |
4.2 构建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4.3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1-34页 |
4.4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操作 | 第34-37页 |
4.4.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操作方法 | 第34-35页 |
4.4.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的综合——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7页 |
第5章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结果的运用 | 第37-43页 |
5.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结果的运用主体 | 第37-40页 |
5.1.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结果运用的权利主体 | 第38-39页 |
5.1.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结果运用的义务主体 | 第39-40页 |
5.2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结果运用方式与内容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