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1.1.1 实践意义 | 第6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3 比较后的一点思索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概述 | 第12-17页 |
2.1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概念 | 第12-13页 |
2.2 防卫限度的相关理论学说 | 第13-15页 |
2.3 当前防卫过当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第3章 防卫过当的构成条件 | 第17-24页 |
3.1 行为的不适当 | 第17-19页 |
3.2 损害的严重性 | 第19-21页 |
3.3 “行为的不适当”与“损害的严重性”之间的关系 | 第21-24页 |
第4章 刑事政策要求对防卫限度认定的指引 | 第24-31页 |
4.1 一般形势政策要求的内涵 | 第24-25页 |
4.2 特殊刑事政策要求的指引 | 第25-31页 |
4.2.1 自我保护原则 | 第25-27页 |
4.2.2 法确证利益原则 | 第27-28页 |
4.2.3 比例原则 | 第28-31页 |
第5章 防卫过当的具体认定 | 第31-43页 |
5.1 纯正的正对不正的防卫 | 第31-34页 |
5.2 非纯正的正对不正的防卫 | 第34-39页 |
5.2.1 防卫人主观上存在轻微过错情形 | 第35-37页 |
5.2.2 被攻击者有意挑衅情形 | 第37-39页 |
5.3 对特殊群体的防卫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