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野下老君山景区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生态旅游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1.2.2 景区功能分区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2.3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老君山生态旅游区概况分析 | 第17-22页 |
2.1 老君山生态旅游区基本概述 | 第17-19页 |
2.2.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2.2.2 区位情况 | 第17-19页 |
2.2 旅游资源分析 | 第19-22页 |
2.2.1 自然旅游资源 | 第19-20页 |
2.2.2 人文旅游资源 | 第20-22页 |
3 老君山生态旅游区设计理念 | 第22-30页 |
3.1 生态设计的定位 | 第22-23页 |
3.1.1 目标定位 | 第22页 |
3.1.2 主题定位 | 第22页 |
3.1.3 功能定位 | 第22-23页 |
3.2 生态设计的思路 | 第23-25页 |
3.2.1 生态旅游资源划分 | 第23页 |
3.2.2 生态旅游层次划分 | 第23-25页 |
3.3 生态设计的空间格局 | 第25-30页 |
3.3.1 生态旅游开发区 | 第25-26页 |
3.3.2 生态缓冲过渡区 | 第26页 |
3.3.3 自然生态保护区 | 第26页 |
3.3.4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 第26-27页 |
3.3.5 文物遗址保护区 | 第27-30页 |
4 老君山生态旅游区规划 | 第30-38页 |
4.1 规划背景及范围 | 第30页 |
4.2 规划原则 | 第30-31页 |
4.2.1 突出主题原则 | 第30页 |
4.2.2 区域联动原则 | 第30-31页 |
4.2.3 生态容量原则 | 第31页 |
4.3 景观分区规划 | 第31-35页 |
4.3.1 入口景观区 | 第32-33页 |
4.3.2 核心谷地景观区 | 第33页 |
4.3.3 溪谷景观区 | 第33-34页 |
4.3.4 古硝洞遗址景观区 | 第34页 |
4.3.5 山顶观光游乐探险区 | 第34-35页 |
4.4 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 | 第35-38页 |
4.4.1 道路及游线规划 | 第35页 |
4.4.2 服务设施规划 | 第35-37页 |
4.4.3 环卫工程规划 | 第37-38页 |
5 结论 | 第38-40页 |
5.1 总结 | 第38页 |
5.2 展望 | 第38-39页 |
5.3 建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