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光电芬顿氧化水中次磷酸盐同步除磷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次磷酸盐废水的来源第11页
        1.1.2 次磷酸盐废水的特点与危害第11-12页
        1.1.3 次磷酸盐废水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 电芬顿氧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1 电芬顿氧化原理第15-16页
        1.2.2 电芬顿氧化技术特点第16页
        1.2.3 电芬顿氧化技术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4 电芬顿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3 光电芬顿氧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1 光电芬顿的原理及特点第19页
        1.3.2 光电芬顿氧化技术应用现状第19-20页
    1.4 活化过硫酸钾氧化技术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1 活化过硫酸盐基本原理第20-21页
        1.4.2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氧化技术的特点第21-22页
        1.4.3 活化过硫酸钾氧化技术应用现状第22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2-25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1.5.2 研究创新之处第23页
        1.5.3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4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2.1 试验装置构建第25-26页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6-27页
        2.2.1 试验试剂第26页
        2.2.2 试验仪器第26-27页
    2.3 试验方法第27-32页
        2.3.1 操作方法第27-28页
        2.3.2 分析方法第28-30页
        2.3.3 表征方法第30-32页
第3章 电芬顿氧化次磷酸盐同步除磷的研究第32-42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电芬顿氧化次磷酸盐工艺参数影响第32-40页
        3.2.1 H_2O_2投加量第32-34页
        3.2.2 初始pH值第34-36页
        3.2.3 电流强度第36-38页
        3.2.4 H_2O_2投加方式第38-40页
    3.3 电芬顿氧化次磷酸盐机理分析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光电芬顿氧化次磷酸盐同步除磷的研究第42-57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光电芬顿氧化次磷酸盐工艺参数影响第42-48页
        4.2.1 UV光解H_2O_2对次磷酸盐氧化效能研究第42-43页
        4.2.2 H_2O_2投加量第43-45页
        4.2.3 初始pH值第45-46页
        4.2.4 电流强度第46-48页
    4.3 光电芬顿氧化次磷酸盐及同步去除总磷机理分析第48-50页
    4.4 电芬顿、光电芬顿氧化次磷酸盐同步去除总磷效率比较第50-51页
    4.5 电芬顿、光电芬顿产物磷酸铁表征分析第51-56页
        4.5.1 磷酸铁SEM和TEM分析第51-53页
        4.5.2 磷酸铁XRD分析第53-54页
        4.5.3 磷酸铁FT-IR分析第54页
        4.5.4 磷酸铁XPS分析第54-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UV/Fe~(2+)活化过硫酸钾氧化次磷酸盐同步除磷的研究第57-73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UV/Fe~(2+)活化过硫酸钾氧化次磷酸盐工艺参数影响第57-63页
        5.2.1 UV活化过硫酸钾对次磷酸盐氧化研究第57-58页
        5.2.2 过硫酸钾投加量第58-60页
        5.2.3 电流强度第60-61页
        5.2.4 初始pH值第61-63页
    5.3 活化过硫酸钾氧化次磷酸盐及同步去除总磷机理分析第63-66页
    5.4 不同初始pH体系产物磷酸铁表征分析第66-71页
        5.4.1 磷酸铁SEM分析第66-68页
        5.4.2 磷酸铁XRD分析第68-69页
        5.4.3 磷酸铁FT-IR分析第69页
        5.4.4 磷酸铁XPS分析第69-71页
    5.5 UV/Fe~(2+)与Fe~(2+)活化过硫酸钾氧化次磷酸盐去除总磷效能比较第71-72页
    5.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6.1 结论第73-74页
    6.2 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钯基纳米材料电催化氢化还原脱氯机理及活性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广州典型排放源废水和河流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