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 2 宪法劳动权的规范涵义及其司法适用准则 | 第13-22页 |
| 2.1 宪法劳动权的规范涵义 | 第13-18页 |
| 2.1.1 宪法文本中劳动权条款的内涵 | 第13-15页 |
| 2.1.2 规范层面上宪法劳动权的内涵 | 第15-17页 |
| 2.1.3 宪法上的劳动权与劳动法上的劳动权的区别 | 第17-18页 |
| 2.2 宪法劳动权条款的司法适用准则 | 第18-22页 |
| 2.2.1 宪法的司法适用逻辑 | 第18-19页 |
| 2.2.2 劳动权条款的司法适用逻辑 | 第19-22页 |
| 3 司法裁判中宪法劳动权条款适用的真实样态 | 第22-34页 |
| 3.1 总体状况 | 第22-24页 |
| 3.2 劳动权在司法裁判中适用的具体涵义 | 第24-31页 |
| 3.2.1 作为“职业自由” | 第24-26页 |
| 3.2.2 作为“生存权” | 第26-27页 |
| 3.2.3 作为“平等就业权” | 第27-28页 |
| 3.2.4 作为“劳动安全权” | 第28-29页 |
| 3.2.5 作为劳动权的外延 | 第29-30页 |
| 3.2.6 作为公民基本义务 | 第30页 |
| 3.2.7 具体涵义无法判断 | 第30-31页 |
| 3.3 劳动权在司法裁判中援用出现的问题 | 第31-34页 |
| 3.3.1 宪法援用的方式过于随意 | 第31-32页 |
| 3.3.2 公私法二元划分观念的缺失 | 第32页 |
| 3.3.3 违宪主体的泛化 | 第32-33页 |
| 3.3.4 小结 | 第33-34页 |
| 4 宪法劳动权的实际意义与规范意义比较 | 第34-39页 |
| 4.1 宪法劳动权私法效力的拓展 | 第34-35页 |
| 4.2 劳动权规范涵义的确认及续造 | 第35-36页 |
| 4.3 对劳动权条款的“实质性解释” | 第36-37页 |
| 4.4 对劳动权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效力认定 | 第37-39页 |
| 5 余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附录 | 第43-47页 |
| 作者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