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制药工业论文

微孔/介孔MIL-101的制备及吸附抗生素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第12-14页
        1.1.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分类第12-13页
        1.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结构特征第13-14页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4-16页
        1.2.1 溶剂热法第14-15页
        1.2.2 挥发法第15页
        1.2.3 液相扩散法第15页
        1.2.4 搅拌法第15-16页
        1.2.5 超声法第16页
        1.2.6 微波法第16页
    1.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主要应用第16-20页
        1.3.1 吸附分离第16-18页
        1.3.2 储氢第18-19页
        1.3.3 催化第19页
        1.3.4 发光材料第19-20页
        1.3.5 磁性材料第20页
    1.4 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及处理现状第20-22页
        1.4.1 抗生素废水的来源与危害第20页
        1.4.2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现状第20-22页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2-24页
        1.5.1 选题意义第22-23页
        1.5.2 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微孔/介孔MIL-101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24-38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设备及试剂第25-26页
        2.2.1 主要实验设备第25-26页
        2.2.2 主要试剂及原料第26页
    2.3 实验表征方法和手段第26-28页
        2.3.1 扫描电镜第26页
        2.3.2 XRD分析第26-27页
        2.3.3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第27-28页
        2.3.4 热重分析第28页
        2.3.5 红外光谱分析第28页
    2.4 抗生素第28-29页
    2.5 实验内容第29-32页
        2.5.1 MIL-101的合成探索实验第29-30页
        2.5.2 考察反应温度对MIL-101材料合成的影响第30页
        2.5.3 考察纯化过程对MIL-101材料的影响第30页
        2.5.4 MIL-101对抗生素的吸附探索实验第30-32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32-37页
        2.6.1 最优实验条件的确定第32-33页
        2.6.2 MIL-101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第33-34页
        2.6.3 MIL-101的扫描电镜图第34-35页
        2.6.4 MIL-101的TG图第35页
        2.6.5 MIL-101的孔径分布图第35-36页
        2.6.6 MIL-101对多种抗生素的吸附结果第36页
        2.6.7 吸附土霉素前后MIL-101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36-37页
    2.7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HCl作为矿化剂制备MIL-101及其对抗生素的吸附探索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设备及试剂第39页
        3.2.1 主要实验设备第39页
        3.2.2 主要实验试剂及原料第39页
    3.3 实验表征方法和手段第39-40页
    3.4 实验内容第40-42页
        3.4.1 HCl作为矿化剂合成MIL-101的实验第40页
        3.4.2 HCl合成的MIL-101对抗生素的吸附探索实验第40页
        3.4.3 MIL-101(HCl)吸附土霉素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第40-42页
        3.4.4 紫外高压汞灯对HCl合成MIL-101吸附土霉素的影响研究第42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3.5.2 MIL-101(HCl)的粉末X射线衍射第42-43页
        3.5.3 MIL-101(HCl)的TG图第43-44页
        3.5.4 MIL-101(HCl)的N_2吸脱附等温线第44页
        3.5.5 MIL-101(HCl)的扫描电镜图第44-45页
        3.5.6 MIL-101(HCl)的孔径分布图第45-46页
        3.5.7 MIL-101(HCl)对多种抗生素的紫外吸附结果第46-47页
        3.5.8 MIL-101(HCl)吸附土霉素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第47-49页
        3.5.9 在紫外高压汞灯的影响下探索MIL-101(HCl)对土霉素的吸附试验第49-50页
    3.6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吸附模型的建立及热力学分析第52-74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吸附热力学模型第52-53页
        4.2.1 Langmuir模型第52-53页
        4.2.2 Freundlich模型第53页
    4.3 两种矿化剂合成MIL-101吸附土霉素过程模型的建立第53-68页
        4.3.1 5℃下两种矿化剂合成MIL-101吸附等温线的吸附数据第53-56页
        4.3.2 15℃下两种矿化剂合成MIL-101吸附等温线的吸附数据第56-58页
        4.3.3 25℃下两种矿化剂合成MIL-101吸附等温线的吸附数据第58-61页
        4.3.4 35℃下两种矿化剂合成MIL-101吸附等温线的吸附数据第61-63页
        4.3.5 45℃下两种矿化剂合成MIL-101吸附等温线的吸附数据第63-67页
        4.3.6 两个吸附模型的比较及选择第67-68页
    4.4 两种矿化剂合成MIL-101吸附土霉素过程的热力学计算第68-72页
        4.4.1 两种材料吸附土霉素的吉布斯自由能(△G)的计算第68-71页
        4.4.2 两种材料吸附土霉素的焓变(△H)和熵变(△S)的计算第71-72页
    4.5 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5.1 结论第74-75页
    5.2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重轮胎接地压力模型研究
下一篇:紫外老化对高温硫化硅橡胶力学和电气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