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1 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变压器常见故障和检测技术研究 | 第14-23页 |
2.1 电力系统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第14-15页 |
2.2 电力系统变压器故障类型 | 第15-19页 |
2.2.1 过热性故障 | 第15页 |
2.2.2 放电性故障 | 第15-16页 |
2.2.3 绝缘性故障 | 第16页 |
2.2.4 绕组和开关故障 | 第16-17页 |
2.2.5 油中溶解气体故障 | 第17-19页 |
2.3 变压器故障常用检测技术分析 | 第19-22页 |
2.3.1 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 第19-20页 |
2.3.2 油色谱监测技术 | 第20-21页 |
2.3.3 红外测温技术 | 第21页 |
2.3.4 介质损耗因素监测技术 | 第21-22页 |
2.3.5 振动监测技术 | 第22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算法和框架的研究 | 第23-34页 |
3.1 变压器监测系统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3.2 电力系统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框架概述 | 第24页 |
3.3 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框架 | 第24-26页 |
3.3.1 现有的在线监测系统框架特点 | 第24-25页 |
3.3.2 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框架设计 | 第25-26页 |
3.4 在线监测系统算法解决方案 | 第26-33页 |
3.4.1 人工神经元模型结构 | 第26-28页 |
3.4.2 BP神经网络算法的实现过程 | 第28-30页 |
3.4.3 基于改进网络的变压器故障监测算法 | 第30-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软硬件模块研究 | 第34-41页 |
4.1 系统监测的参数及系统组成 | 第34页 |
4.2 变压器在线系统基本硬件模块 | 第34-38页 |
4.2.1 油色谱测量模块 | 第35-36页 |
4.2.2 油微水和油温测量模块 | 第36-37页 |
4.2.3 局部放电测量模块 | 第37-38页 |
4.2.4 系统故障诊断模块 | 第38页 |
4.4 软件分析 | 第38-40页 |
4.4.1 系统数据任务结构 | 第38-39页 |
4.4.2 故障诊断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实施及效果分析 | 第41-50页 |
5.1 监测子系统的确立 | 第41-43页 |
5.1.1 主要监测子系统种类确定 | 第41页 |
5.1.2 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 | 第41-42页 |
5.1.3 油微水和油温在线监测系统 | 第42页 |
5.1.4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 | 第42-43页 |
5.2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实施 | 第43-48页 |
5.2.1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 第43-44页 |
5.2.2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 | 第44-46页 |
5.2.3 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特点和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5.3 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存在问题 | 第48-49页 |
5.3.1 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及处理 | 第48页 |
5.3.2 硬件故障问题及处理 | 第48-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总结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