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我国城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研究--以七城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一、研究源起和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源起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一)国外有关公共休闲服务的研究第13-14页
        (二)国内有关公共休闲服务的研究第14-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21页
        (一)历史分析法第16页
        (二)调查问卷法第16-17页
        (三)内容结构第17-18页
        (四)研究创新点第18-21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1-35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21-28页
        (一)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第21-22页
        (二)公共休闲服务第22页
        (三)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第22-24页
        (四)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第24-28页
    二、理论基础第28-31页
        (一)需求层次理论第28-29页
        (二)公共产品理论第29-30页
        (三)休闲理论第30-31页
    三、城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的理论依据第31-35页
        (一)休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第31页
        (二)市场在公共休闲领域的供给失灵第31-32页
        (三)城市和谐发展的要求第32页
        (四)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组成第32-35页
第三章 我国城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宏观概况第35-49页
    一、我国城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发展历程第35-37页
    二、我国城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现状第37-42页
        (一)政策法规第37-39页
        (二)机构设置第39-40页
        (三)财政投入第40-41页
        (四)资源配置第41-42页
    三、我国城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一)公共休闲政策缺乏体系,政府供给边界模糊第42-43页
        (二)供给机构框架分割,职能分散第43页
        (三)供给主体单一,非政府主体进入门槛较高第43页
        (四)财政投入总量较低,支出结构不合理第43-44页
        (五)休闲资源配置不足与不均衡并存第44页
    四、我国城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提升策略第44-49页
        (一)构建休闲服务供给法律机制,宪法确立公民休闲权的合法性第44-45页
        (二)尽快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公共休闲事务第45页
        (三)调整政府职能,鼓励和支持非营利休闲服务机构的充分发展第45-46页
        (四)优化财政制度,保障政府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的资金投入第46页
        (五)加大对休闲研究的资助,确保对政府休闲发展决策的智力支持第46-49页
第四章 我国城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微观实证第49-65页
    一、调查准备第49-50页
        (一)调查城市的选择第49页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第49-50页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第50-51页
    三、调查分析第51-60页
        (一)七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第51-54页
        (二)七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供给概况第54-55页
        (三)七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社区覆盖情况第55-56页
        (四)七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休闲空间的频率第56-58页
        (五)七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休闲空间的制约因素第58-59页
        (六)七城市居民公共休闲服务供给诉求第59-60页
    四、调查结论第60-65页
        (一)七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第60-61页
        (二)七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供给第61-62页
        (三)七城市居民的休闲参与第62页
        (四)七城市居民公共休闲供给诉求第62-65页
第五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第65-71页
    一、研究结论第65-68页
        (一)理论层面第65页
        (二)宏观层面第65-66页
        (三)微观层面第66-68页
    二、研究局限与后续工作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附录第77-83页
致谢第83-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法立法目的的规范意义
下一篇: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