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概述 | 第10-13页 |
1.1.1 混凝土斜拉桥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1.2 协作体系混凝土斜拉桥特点 | 第12-13页 |
1.2 混凝土斜拉桥主梁裂缝成因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依托工程 | 第15-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协作体系混凝土斜拉桥主梁裂缝分布及成因初步分析 | 第19-24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西侧 74.5m协作跨和主跨无索区主梁裂缝分布及成因初步分析 | 第19-21页 |
2.2.1 西侧 74.5m协作跨主梁裂缝分布 | 第19-20页 |
2.2.2 主跨无索区主梁裂缝分布 | 第20-21页 |
2.2.3 成因初步分析 | 第21页 |
2.3 东侧 49.5m协作跨裂缝分布及成因初步分析 | 第21-23页 |
2.3.1 裂缝分布 | 第21-22页 |
2.3.2 裂缝成因初步分析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协作体系混凝土斜拉桥整体受力状态分析 | 第24-41页 |
3.1 概述 | 第24页 |
3.2 荷载计算方法 | 第24-28页 |
3.2.1 车辆荷载 | 第24页 |
3.2.2 温度荷载 | 第24-25页 |
3.2.3 收缩徐变 | 第25-28页 |
3.2.4 基础沉降 | 第28页 |
3.3 整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3.4 成桥阶段受力分析 | 第30-32页 |
3.5 运营阶段主梁受力分析 | 第32-40页 |
3.5.1 工况I | 第32-34页 |
3.5.2 工况II | 第34-35页 |
3.5.3 工况III | 第35-37页 |
3.5.4 工况IV | 第37-38页 |
3.5.5 工况V | 第38-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两侧协作跨主梁开裂成因分析 | 第41-51页 |
4.1 概述 | 第41页 |
4.2 集卡车荷载对两侧协作跨主梁应力的影响 | 第41-46页 |
4.2.1 集卡车加载方式 | 第41-42页 |
4.2.2 腹板应力分析 | 第42-46页 |
4.3 有无拉压支座对主梁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1 腹板应力对比 | 第46页 |
4.3.2 顶板应力对比 | 第46-47页 |
4.3.3 底板应力对比 | 第47-48页 |
4.4 东侧 49.5m协作跨空间受力状态分析 | 第48-50页 |
4.4.1 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东侧 49.5m协作跨加固方法研究 | 第51-63页 |
5.1 概述 | 第51页 |
5.2 加固方案 | 第51-52页 |
5.3 加固后主梁受力状态分析 | 第52-58页 |
5.3.1 拆除两端翼缘实体块 | 第52-53页 |
5.3.2 增设纵梁 | 第53-55页 |
5.3.3 增设横隔板 | 第55-56页 |
5.3.4 张拉横向预应力 | 第56-58页 |
5.4 加固前后应力对比 | 第58-62页 |
5.4.1 顶板应力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5.4.2 底板应力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5.4.3 斜腹板应力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5.4.4 直腹板应力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5.4.5 横隔板应力对比分析 | 第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