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气象灾害论文

广州市番禺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7页
    1.3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思路第17-19页
        1.3.1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17页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7-19页
    1.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气象灾害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气象灾害第20页
        2.1.1 气象灾害的概念第20页
        2.1.2 气象灾害的种类第20页
    2.2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相关理论第20-24页
        2.2.1 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第20-21页
        2.2.2 应急管理与气象灾害第21-22页
        2.2.3 公共治理与气象灾害第22-24页
第三章 番禺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第24-43页
    3.1 番禺区气象灾害及防御机制情况第24-33页
        3.1.1 番禺区气象灾害基本情况第24-27页
        3.1.2 番禺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情况分析第27-33页
    3.2 番禺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3-38页
        3.2.1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不畅第34-35页
        3.2.2 机构众多、职能重叠第35-36页
        3.2.3 救灾队伍落后,处理措施不足第36-37页
        3.2.4 非政府组织参与度不高第37-38页
    3.3 番禺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43页
        3.3.1 缺乏气象信息统一发布平台第38页
        3.3.2 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薄弱第38-39页
        3.3.3 参与机制不健全第39页
        3.3.4 三防责任制不健全第39页
        3.3.5 政府包办思想遗留,非社会组织建立门槛高第39-40页
        3.3.6 公众防范意识薄弱第40-43页
第四章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及启示第43-48页
    4.1 美国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经验第43-44页
    4.2 日本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经验第44页
    4.3 英国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经验第44-45页
    4.4 国外先进经验对番禺区的启示第45-48页
        4.4.1 气象灾害防御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45-46页
        4.4.2 建立适合本区的联动机制第46页
        4.4.3 加强气象灾害宣传工作第46-48页
第五章 完善番禺区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对策第48-54页
    5.1 着力推进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第48-49页
    5.2 实现共享,加强合作第49-50页
        5.2.1 着力建设乡镇(街道)气象服务能力第49页
        5.2.2 实现气象信息、资源共享第49-50页
        5.2.3 统一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第50页
        5.2.4 整合人员队伍第50页
    5.3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制第50-51页
    5.4 强化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提高灾害应急处置水平第51页
    5.5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第51-52页
        5.5.1 加强校园防灾减灾意识教育第51-52页
        5.5.2 加强公众科普宣传第52页
        5.5.3 发挥公共媒体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第52页
    5.6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1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调查问卷第58-59页
附录2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人员访谈提纲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件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粗粒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SWAT模型的关中盆地地下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