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粗粒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粗粒土的定义及分类 | 第12页 |
| 1.2.2 粗粒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粗粒土强度参数三轴试验研究 | 第19-39页 |
| 2.1 试验仪器和方法、步骤 | 第19-20页 |
| 2.1.1 试验仪器简介 | 第19页 |
| 2.1.2 试验仪器主要参数 | 第19-20页 |
| 2.1.3 不同试验方法简介 | 第20页 |
| 2.2 试验材料及试验具体步骤 | 第20-23页 |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2.2.2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31页 |
| 2.3.1 不同密度的应力应变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8页 |
| 2.3.2 不同围压的应力应变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 2.4 邓肯-张模型参数计算存在问题及改进 | 第31-38页 |
| 2.4.1 邓肯-张模型参数计算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 2.4.2 邓肯-张模型参数计算理论方法的改进 | 第33-37页 |
| 2.4.3 邓肯-张模型参数计算改进模型的验证 | 第37-38页 |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粗粒土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研究 | 第39-61页 |
| 3.1 试验仪器及试验步骤 | 第39-41页 |
| 3.1.1 粗粒土渗透仪器简介 | 第39-40页 |
| 3.1.2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 3.1.3 试验注意事项 | 第40-41页 |
| 3.2 渗透方向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 | 第41-44页 |
| 3.2.1 试验级配 | 第41-42页 |
| 3.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3.3 粒径特征对渗透系数和渗透变形的影响的影响分析 | 第44-49页 |
| 3.4 孔隙比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 | 第49-53页 |
| 3.5 渗透系数改进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53-60页 |
| 3.5.1 基于太沙基渗透系数公式改进模型 | 第53页 |
| 3.5.2 基于哈增渗透系数公式改进模型 | 第53-58页 |
| 3.5.3 渗透系数改进模型的验证 | 第58-60页 |
| 3.6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粗粒土压缩试验研究 | 第61-79页 |
| 4.1 试验仪器及试验方法 | 第61-63页 |
| 4.1.1 试验仪器简介 | 第61-62页 |
| 4.1.2 试验仪器操作步骤和试验方案 | 第62-63页 |
| 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71页 |
| 4.2.1 含水量对孔隙比的影响 | 第64-66页 |
| 4.2.2 压实度对孔隙比的影响 | 第66-67页 |
| 4.2.3 含水量对压缩性的影响 | 第67-69页 |
| 4.2.4 压实度对压缩性的影响 | 第69-71页 |
| 4.3 固结系数C_v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71-78页 |
| 4.3.1 国家行业标准中C_v的计算方法 | 第71页 |
| 4.3.2 时间平方根法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 4.3.3 时间平方根法的改进及验证 | 第72-78页 |
| 4.4 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9-83页 |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 5.2 展望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