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哈佛学派明清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变--从费正清到柯文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7-13页
一、哈佛学派明清史研究的几种范式第13-34页
 (一) “冲击—反应”模式第13-23页
  1. “冲击—反应”模式的表述、特征及思想来源第13-15页
  2. “冲击—反应”模式的解释力第15-19页
  3. 对“冲击—反应”模式的批判及重新界说第19-23页
 (二) “传统—近代”模式第23-28页
  1. “传统—近代”模式的特征及思想来源第23-24页
  2. “传统—近代”模式的贡献第24-25页
  3. 对“传统—近代”模式的批判第25-28页
 (三) “中国中心观”(中国中心取向)第28-34页
  1. 柯文对“中国中心观”(中国中心取向)的表述第28-30页
  2. “中国中心观”(中国中心取向)的贡献第30-32页
  3. “中国中心观”的困境第32-34页
二、哈佛学派明清史研究范式的转变第34-43页
 (一) 社会环境、社会思潮与研究范式转变第34-35页
 (二) 史学思潮与研究范式转变第35-36页
  1. 年鉴学派第35页
  2. 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第35-36页
 (三) 哈佛学派明清史研究范式的转变第36-43页
  1. 费正清对明清史研究范式的转变第36-38页
  2. 从“冲击—反应”到“传统—近代”第38页
  3. 向“中国中心观”的迈进第38-40页
  4. 柯文对中国历史研究的自身发展第40-42页
  5. “中国中心观”仍是起点第42-43页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后记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圣王”期待与万历早期政局--以《帝鉴图说》为中心
下一篇:谢杰与《虔台倭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