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 1.1 问题缘起 | 第7-8页 |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 1.3.1 学术共同体和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内涵研究 | 第10-11页 |
| 1.3.2 学术共同体发展的形式研究 | 第11页 |
| 1.3.3 学术共同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第11-13页 |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2章 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15-24页 |
| 2.1 共同体和学术共同体 | 第15-19页 |
| 2.1.1 共同体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2.1.2 学术共同体的内涵 | 第16-19页 |
| 2.2 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内涵 | 第19-21页 |
| 2.2.1 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内涵 | 第19-20页 |
| 2.2.2 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特征 | 第20-21页 |
| 2.3 学术共同体是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发展的重要载体 | 第21-24页 |
| 第3章 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现状调查-G大学某学术共同体为例 | 第24-43页 |
| 3.1 G大学某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 3.1.1 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 3.1.2 G大学某研究生学术共同体是一个典型的学术共同体 | 第25-26页 |
| 3.2 调查说明 | 第26-27页 |
| 3.2.1 调查目的 | 第26页 |
| 3.2.2 调查对象 | 第26-27页 |
| 3.2.3 调查工具和方法 | 第27页 |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40页 |
| 3.3.1 G大学某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认知-频度-过程-效果分析 | 第27-32页 |
| 3.3.2 G大学某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优势与不足 | 第32-38页 |
| 3.3.3 G大学某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 3.4 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研究结论 | 第40-43页 |
| 3.4.1 学术共同体提高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积极性 | 第40-41页 |
| 3.4.2 学术共同体提升了文科硕士研究生团队学习的意识 | 第41-43页 |
| 第4章 促进文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策略 | 第43-49页 |
| 4.1 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术共同体的创新活力 | 第43-44页 |
| 4.1.1 学生的正向学习动机强化学术共同体的发展 | 第43-44页 |
| 4.1.2 学生的优势互补营造学术共同体的创新氛围 | 第44页 |
| 4.2 吸引教师参与指导,提高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水平 | 第44-46页 |
| 4.2.1 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决定学术共同体发展的可持续 | 第45页 |
| 4.2.2 教师领导力是学术共同体发展的灵魂 | 第45-46页 |
| 4.3 塑造共同信念,创造优质的学术共同体文化环境 | 第46-47页 |
| 4.3.1 学术理想信念提升学术共同体的张力 | 第46页 |
| 4.3.2 开学仪式和毕业典礼强化学术共同体的愿景 | 第46-47页 |
| 4.4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学术共同体的稳步发展 | 第47-49页 |
| 4.4.1 激励制度实现学术共同体的最大化发展 | 第47页 |
| 4.4.2 目标制度为学术共同体建立明确的方向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录1 | 第54-55页 |
| 附录2 | 第55-56页 |
| 附录3 | 第56-57页 |
| 附录4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