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实践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4-17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7-18页 |
1.2.1 工程项目组织中信任对合作的影响路径 | 第18页 |
1.2.2 工程项目领域合同柔性概念既定及其测度指标体系 | 第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4.1 文献分析 | 第20-21页 |
1.4.2 专家访谈 | 第21页 |
1.4.3 问卷调查 | 第21-22页 |
1.4.4 实证分析 | 第22页 |
1.5 研究结构设计与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5.1 研究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5-47页 |
2.1 工程项目中合作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2.1.1 工程项目中合作的界定与评价 | 第25-27页 |
2.1.2 工程项目中合作形成的基础 | 第27-28页 |
2.2 工程项目中信任研究综述 | 第28-34页 |
2.2.1 信任的涵义与本质解析 | 第28-29页 |
2.2.2 信任与控制的关系 | 第29-31页 |
2.2.3 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 第31-34页 |
2.3 工程项目中合同柔性研究综述 | 第34-40页 |
2.3.1 工程项目合同柔性的界定 | 第34-38页 |
2.3.2 合同柔性对合作的影响 | 第38页 |
2.3.3 合同柔性与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 | 第38-40页 |
2.4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40-45页 |
2.4.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0-42页 |
2.4.2 关系治理理论 | 第42-44页 |
2.4.3 社会交换理论 | 第44-45页 |
2.4.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47-56页 |
3.1 研究拓展空间 | 第47-50页 |
3.1.1 各理论在本文中的相互关系 | 第47-48页 |
3.1.2 信任机理与改善路径 | 第48页 |
3.1.3 构建信任理论框架 | 第48-49页 |
3.1.4 信任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 | 第49页 |
3.1.5 “信任—合同柔性—合作”作用机理 | 第49-50页 |
3.2 关键问题的分解 | 第50-51页 |
3.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51-52页 |
3.3.1 工程项目发包人与承包人信任 | 第51页 |
3.3.2 工程项目中合同柔性的注入 | 第51页 |
3.3.3 工程项目发包人与承包人的合作 | 第51-52页 |
3.4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52-54页 |
3.4.1 构建嵌入信任的工程项目中的合作改善路径的整体框架 | 第52页 |
3.4.2 导出嵌入信任的工程项目中的合作改善的最佳拟合模型 | 第52页 |
3.4.3 提出嵌入信任的工程项目中的合作改善的策略集 | 第52-53页 |
3.4.4 揭示“信任—合同柔性—合作”的作用机理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56-63页 |
4.1 基于多维度解构的信任对合作影响研究 | 第56-58页 |
4.2 基于驱动分析的信任对合同柔性影响研究 | 第58-59页 |
4.3 基于不确定性条件的合同柔性对合作影响研究 | 第59-61页 |
4.4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合同柔性中介作用研究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 第63-77页 |
5.1 量表测量条款的形成 | 第63-69页 |
5.1.1 确定测量条款的研究方法 | 第63-65页 |
5.1.2 信任的测量条款 | 第65-66页 |
5.1.3 合同柔性的测量条款 | 第66-68页 |
5.1.4 合作的测量条款 | 第68-69页 |
5.2 数据收集及描述 | 第69-73页 |
5.2.1 问卷调研对象的确定 | 第69-70页 |
5.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整理 | 第70-71页 |
5.2.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71-73页 |
5.3 统计数据分析方法 | 第73-75页 |
5.3.1 相关量表的检验 | 第73-75页 |
5.3.2 理论假设检验方法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实证分析 | 第77-88页 |
6.1 量表效度检验 | 第77-81页 |
6.1.1 量表的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 第78页 |
6.1.2 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78-81页 |
6.2 理论模型的拟合及路径分析 | 第81-83页 |
6.2.1 结构模型的拟合 | 第81-82页 |
6.2.2 理论假设的检验 | 第82-83页 |
6.3 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83-86页 |
6.3.1 研究结果 | 第83-84页 |
6.3.2 结果讨论 | 第84-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7.2 策略集 | 第89-91页 |
7.3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91-93页 |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93-95页 |
7.4.1 研究局限性 | 第93页 |
7.4.2 研究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附录 | 第109-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