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形态学论文

基于冷冻电镜的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组装过程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9-38页
    1.1 核糖体的组成与结构第9-13页
        1.1.1 核糖体的结构第9-11页
        1.1.2 核糖体上的重要功能位点第11-13页
    1.2 蛋白质的翻译过程第13-14页
    1.3 核糖体的组装第14-29页
        1.3.1 核糖体小亚基的体外组装第15-18页
        1.3.2 核糖体小亚基的体内组装第18-19页
        1.3.3 16S rRNA 的成熟过程第19-23页
        1.3.4 核糖体小亚基组装因子第23-29页
    1.4 电子显微学第29-34页
        1.4.1 电子显微学基础第29-30页
        1.4.2 单颗粒三维重构技术第30-31页
        1.4.3 三维分类方法简介第31-33页
        1.4.4 分辨率评估方法第33-34页
    1.5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第34-38页
第2章 核糖体组装因子 RsgA 的功能研究第38-6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8-48页
        2.1.1 实验仪器第38-39页
        2.1.2 质粒构建和蛋白纯化表达第39-40页
        2.1.3 核糖体纯化第40-41页
        2.1.4 核糖体拆分和重组第41页
        2.1.5 体内核糖体组成分析(ribosome profile)第41页
        2.1.6 30S 复合物的组装和冷冻样品制备第41-42页
        2.1.7 冷冻电镜数据收集第42-45页
        2.1.8 冷冻电镜数据处理第45-46页
        2.1.9 原子模型搭建第46-48页
    2.2 实验结果第48-58页
        2.2.1 RsgA 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能力的研究第48页
        2.2.2 RsgA 与核糖体小亚基的结合位点第48-51页
        2.2.3 RsgA 蛋白各个结构域和核糖体的相互作用第51-55页
        2.2.4 RsgA 与核糖体结合引起的构象变化第55-57页
        2.2.5 RsgA 阻止核糖体 70S 的形成第57-58页
    2.3 讨论与分析第58-64页
        2.3.1 RsgA 调控 RbfA 与核糖体解离的分子机制第58-59页
        2.3.2 RsgA 在核糖体组装过程中的作用第59-61页
        2.3.3 核糖体对 RsgA 的 GTPase 活性的激活第61-62页
        2.3.4 RsgA 可能是一个核糖体成熟后期的质量控制检查点第62-64页
第3章 核糖体组装因子 RimM 的功能研究第64-8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4-71页
        3.1.1 实验仪器第64页
        3.1.2 质粒构建和蛋白纯化表达第64-65页
        3.1.3 菌株构建第65页
        3.1.4 生长速率测定第65-66页
        3.1.5 核糖体纯化第66页
        3.1.6 rRNA 的提取、分析第66-68页
        3.1.7 核糖体蛋白的质谱定量检测第68-69页
        3.1.8 沉淀实验第69页
        3.1.9 冷冻样品制备及数据收集第69页
        3.1.10 冷冻电镜数据处理第69-70页
        3.1.11 原子模型搭建和 temperature map 构建第70-71页
    3.2 实验结果第71-84页
        3.2.1 构建菌株的表型第71-72页
        3.2.2 不成熟核糖体的组成分析第72-77页
        3.2.3 A19ΔrimM 中提取的不成熟核糖体的结构特征第77-79页
        3.2.4 A19ΔrimM 中提取的不成熟核糖体与 RimM 结合后的结构特征第79-81页
        3.2.5 RimM 在 30S 上的结合位点第81-84页
    3.3 讨论与分析第84-87页
        3.3.1 RimM 在核糖体组装过程中的作用第84页
        3.3.2 RimM,RsgA 及 RbfA 在核糖体组装后期的相互联系第84-87页
第4章 核糖体 17S rRNA 末端的结构第87-93页
    4.1 引言第8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87-89页
        4.2.1 实验仪器第87页
        4.2.2 高盐处理不成熟核糖体的提取第87-88页
        4.2.3 冷冻样品制备及数据收集第88页
        4.2.4 电镜图像处理第88-89页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89-93页
        4.3.1 高盐处理对核糖体蛋白组成的影响第89-90页
        4.3.2 高盐处理后不成熟核糖体的结构第90-91页
        4.3.3 17S rRNA 末端的可能结构第91-93页
第5章 高分辨率真核生物核糖体结构研究第93-100页
    5.1 引言第93-94页
    5.2 材料方法第94-96页
        5.2.1 核糖体的提取第94页
        5.2.2 冷冻样品制备及电镜数据收集第94页
        5.2.3 数据处理第94-9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6-100页
        5.3.1 阴道滴虫 80S 核糖体的电镜结构第96-98页
        5.3.2 阴道滴虫 80S 核糖体的组成分析第98-10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4页
    6.1 总结第100-102页
        6.1.1 冷冻电镜方法学总结第100-101页
        6.1.2 生物学意义总结第101-102页
    6.2 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6页
致谢第116-11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脱落酸受体PYL蛋白家族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下一篇:内窥频域光学相干C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