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9页 |
| 1.1 范德瓦尔斯复合物 | 第11-17页 |
| 1.1.1 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 | 第11-14页 |
| 1.1.2 范德瓦尔斯复合物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1.3 含水的范德瓦尔斯分子的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1.2 范德瓦尔斯复合物的几种光谱类型及其研究意义 | 第17-21页 |
| 1.2.1 微波谱 | 第18-19页 |
| 1.2.2 红外光谱 | 第19-21页 |
| 1.3 实验室测量中红外激光光谱的光源 | 第21-27页 |
| 1.3.1 几种激光器 | 第21-22页 |
| 1.3.2 铅盐半导体激光器的缺点 | 第22页 |
| 1.3.3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 | 第22-26页 |
| 1.3.4 外腔量子级联激光器(EC-QCL) | 第26-27页 |
| 1.4 本文结构 | 第27-29页 |
| 第2章 实验装置 | 第29-39页 |
| 2.1 光路系统 | 第29-36页 |
| 2.1.1 抛物面镜 | 第29-35页 |
| 2.1.2 装置结构和布局 | 第35-36页 |
| 2.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6-38页 |
| 2.3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 第3章 分子的能级对称型 | 第39-65页 |
| 3.1 群论基础 | 第39-41页 |
| 3.2 点群不可约表示特征标 | 第41-48页 |
| 3.2.1 点群特征标的五个定理 | 第41-45页 |
| 3.2.2 求C_(4v)点群的特征标 | 第45-48页 |
| 3.3 C_(2v)点群不可约表示的对称型和基矢 | 第48-52页 |
| 3.3.1 C(_2v)点群不可约表示的对称型 | 第48-49页 |
| 3.3.2 C_(2v)点群不可约表示基矢 | 第49-52页 |
| 3.4 红外光谱下C_(2v)点群的对称型 | 第52-57页 |
| 3.4.1 C_(2v)点群的转动跃迁的对称型 | 第52-53页 |
| 3.4.2 C_(2v)点群的振动能级的对称型 | 第53-57页 |
| 3.5 H_2O-CO_2体系波函数的对称型 | 第57-63页 |
| 3.5.1 H_2O-CO_2体系振动波函数的对称型 | 第57-58页 |
| 3.5.2 H_2O-CO_2体系转动波函数的对称型 | 第58-60页 |
| 3.5.3 H_2O-CO_2体系自旋波函数的对称型和统计权重 | 第60-62页 |
| 3.5.4 H_2O-CO_2体系内转动波函数的对称型 | 第62-63页 |
| 3.6 H_2O-CO_2体系能级对称型 | 第63-65页 |
| 第4章 H_2O-CO_2和D_2_O-CO_2复合物的振动转动光谱 | 第65-79页 |
| 4.1 H_2O-CO_2和D_2_O-CO_2光谱的研究背景 | 第65-66页 |
| 4.2 H_2O-CO_2光谱的测量和拟合 | 第66-70页 |
| 4.2.1 H_2O-CO_2光谱拟合 | 第66-68页 |
| 4.2.2 H_2O-CO_2光谱的测量 | 第68-70页 |
| 4.3 光谱的结果与分析 | 第70-74页 |
| 4.3.1 H_2O-CO_2 | 第70-71页 |
| 4.3.2 D_2O-CO | 第71-72页 |
| 4.3.3 H_2O-CO_2体系分子的分析结果 | 第72-74页 |
| 4.4 讨论 | 第74-76页 |
| 4.5 结论 | 第76-79页 |
| 第5章 CO-D_2O和N_2-D_2O的中红外激光光谱 | 第79-97页 |
| 5.1 CO-D_2O和N_2-D_2O分子光谱的研究背景 | 第79-83页 |
| 5.1.1 N_2-D_2O分子光谱的研究背景 | 第79-81页 |
| 5.1.2 CO-D_2O分子光谱的研究背景 | 第81-83页 |
| 5.2 光谱的预测和测量 | 第83-86页 |
| 5.2.1 CO-D_2O光谱的预测 | 第83-84页 |
| 5.2.2 光谱测量 | 第84-86页 |
| 5.3 CO-D_2O和N_2-D_2O分子光谱的结果与分析 | 第86-93页 |
| 5.3.1 CO-D_2O复合物的光谱 | 第86-90页 |
| 5.3.2 N2-D_2O复合物的光谱 | 第90-93页 |
| 5.4 讨论和结论 | 第93-97页 |
| 5.4.1 CO-D_2O和N_2-D_2O复合物的结构参数 | 第93-94页 |
| 5.4.2 CO-D_2O和N_2-D_2O复合物的能级分裂 | 第94-95页 |
| 5.4.3 结论 | 第95-97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 6.1 总结 | 第97-98页 |
| 6.2 展望 | 第98-99页 |
| 附表1 | 第99-102页 |
| 附表2 | 第102-114页 |
| 附表3 | 第114-117页 |
| 附表4 | 第117-119页 |
| 附表5 | 第119-123页 |
| 附表6 | 第123-127页 |
| 附表7 | 第127-131页 |
| 附表8 | 第131-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 博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43-145页 |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