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3 邻苯二甲酸酯简介 | 第11-16页 |
1.3.1 邻苯二甲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1-12页 |
1.3.2 邻苯二甲酸酯的生产与使用 | 第12-14页 |
1.3.3 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与规定 | 第14-16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4.1 室内降尘中邻苯二甲酸酯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2 个人护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2.1 样品采集 | 第23-24页 |
2.1.1 采样对象 | 第23页 |
2.1.2 采样方法 | 第23-24页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1 试剂与耗材 | 第24页 |
2.2.2 仪器 | 第24页 |
2.2.3 标准品及标准工作曲线 | 第24-25页 |
2.3 样品的前处理 | 第25-27页 |
2.3.1 实验室空白的控制 | 第25-26页 |
2.3.2 降尘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 第26页 |
2.3.3 个人护理品预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2.4 样品的测定 | 第27-29页 |
2.5 质量控制 | 第29-31页 |
2.5.1 标准曲线与检测限 | 第29页 |
2.5.2 空白与回收率 | 第29-30页 |
2.5.3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第3章 室内降尘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特征分析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室内降尘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水平与检出情况 | 第31-38页 |
3.2.1 室内降尘样品中 PAEs 的污染情况 | 第31-32页 |
3.2.2 各类型室内环境中 PAEs 的组成分析 | 第32-33页 |
3.2.3 不同类型环境中 PAEs 含量水平比较 | 第33-34页 |
3.2.4 不同城市室内降尘中 PAEs 含量水平比较 | 第34页 |
3.2.5 不同采光情况房间降尘中 PAEs 的含量水平比较 | 第34-35页 |
3.2.6 不同房间类型降尘中 PAEs 的含量水平比较 | 第35-37页 |
3.2.7 男、女寝室降尘中 PAEs 的浓度水平比较 | 第37-38页 |
3.3 相关性分析 | 第38-41页 |
3.3.1 温度 | 第38-39页 |
3.3.2 楼层 | 第39页 |
3.3.3 家庭成员平均年龄 | 第39-40页 |
3.3.4 房屋面积及人数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个人护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添加分析 | 第42-51页 |
4.0 引言 | 第42页 |
4.1 个人护理品中 7 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添加情况 | 第42-45页 |
4.2 不同种类个人护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组成分析 | 第45-46页 |
4.3 不同人群使用的个人护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添加差异分析 | 第46-49页 |
4.3.1 不同性别人群使用的 PCPs 中 PAEs 添加差异分析 | 第46-47页 |
4.3.2 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的 PCPs 中 PAEs 添加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4.3.3 不同职业人群使用的 PCPs 中 PAEs 添加差异分析 | 第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暴露水平分析 | 第51-62页 |
5.0 引言 | 第51页 |
5.1 暴露量的计算 | 第51-54页 |
5.2 降尘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暴露水平分析 | 第54-58页 |
5.2.1 降尘中 PAEs 经皮肤的暴露情况 | 第54-56页 |
5.2.2 降尘中 PAEs 经口的暴露情况 | 第56-57页 |
5.2.3 降尘中 PAEs 经两种暴露途径的总暴露量 | 第57-58页 |
5.3 个人护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暴露水平分析 | 第58-60页 |
5.4 降尘与个人护理品中 PAES对人体的暴露总和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