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2.2 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3 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评价的基础理论框架 | 第23-36页 |
2.1 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1.1 景观美学理论 | 第23页 |
2.1.2 旅游美学 | 第23-24页 |
2.1.3 旅游心理学 | 第24页 |
2.1.4 旅游感知理论 | 第24-25页 |
2.2 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 第25-29页 |
2.2.1 产生机制 | 第25-26页 |
2.2.2 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2.2.3 休闲观光农业园吸引力生成模式 | 第28-29页 |
2.3 评价方法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 第29-34页 |
2.3.1 常见的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2.3.2 评价与分析方法选择 | 第30-33页 |
2.3.3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上海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评价体系研究 | 第36-62页 |
3.1 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评价的目标体系 | 第36-38页 |
3.1.1 评价的总目标 | 第36页 |
3.1.2 分项评价目标 | 第36-37页 |
3.1.3 评价的目标体系 | 第37-38页 |
3.2 上海休闲观光农业概况 | 第38-42页 |
3.2.1 上海休闲农业产业概况 | 第38-39页 |
3.2.2 上海市农业旅游区(点)概况 | 第39-40页 |
3.2.3 上海农业景观资源分类 | 第40-42页 |
3.3 上海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48页 |
3.3.1 景观资源价值评价因子筛选 | 第43-44页 |
3.3.2 园区条件评价因子筛选 | 第44-45页 |
3.3.3 旅游感知评价因子筛选 | 第45页 |
3.3.4 农业园旅游吸引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45-48页 |
3.4 评价因子权重及评分方法 | 第48-60页 |
3.4.1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 第48-52页 |
3.4.2 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 | 第52-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上海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调查与评价 | 第62-85页 |
4.1 评价对象选择与调研内容 | 第62-66页 |
4.1.1 评价对象的确定 | 第62-64页 |
4.1.2 调查的原则 | 第64-65页 |
4.1.3 调查方法 | 第65页 |
4.1.4 调查内容 | 第65-66页 |
4.2 评分过程与结果 | 第66-72页 |
4.2.1 评价对象评分过程及结果——以都市菜园为例 | 第66-69页 |
4.2.2 评价结果汇总 | 第69-72页 |
4.3 吸引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第72-83页 |
4.3.1 单个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综合分析 | 第72-77页 |
4.3.2 休闲观光农业园旅游吸引力单指标分析 | 第77-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5-8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5.2 讨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98页 |
附录一、评价因子重要性调查表 | 第91-94页 |
附录二、标准化说明 | 第94-95页 |
附录三、休闲观光农业园游客感知调查问卷 | 第95-96页 |
附录四、评价对象评分结果一览表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