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2章 我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的立法沿革及模式 | 第9-16页 |
2.1 相关内涵 | 第9-10页 |
2.2 立法沿革 | 第10-13页 |
2.2.1 注册资金制度阶段 | 第10-11页 |
2.2.2 注册资本实缴制阶段 | 第11-12页 |
2.2.3 注册资本认缴制阶段 | 第12-13页 |
2.3 制度模式 | 第13-16页 |
2.3.1 国际通行模式 | 第13-14页 |
2.3.2 我国制度模式 | 第14-16页 |
第3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度解析 | 第16-22页 |
3.1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具体内容 | 第16-17页 |
3.2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特征 | 第17-18页 |
3.3 我国确立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必然性分析 | 第18-22页 |
3.3.1 价值理念的转变 | 第18-20页 |
3.3.2 实缴制下的实践困境选择 | 第20-22页 |
第4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的价值评析 | 第22-29页 |
4.1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价值目标 | 第22-23页 |
4.2 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实践评析 | 第23-29页 |
4.2.1 关于皮包公司 | 第24-25页 |
4.2.2 关于公司法人财产独立 | 第25-26页 |
4.2.3 关于股东虚高注册资本 | 第26-27页 |
4.2.4 关于社会信用制度 | 第27-29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建议 | 第29-34页 |
5.1 加强公司信用制度建设 | 第29-30页 |
5.2 建立认缴出资的连带责任制度 | 第30页 |
5.3 规范董事的民事责任 | 第30-31页 |
5.4 健全侵占公司财产行为的责任体系 | 第31-32页 |
5.5 完善公司人格否定制度 | 第32-33页 |
5.6 赋予公司债权人调查权 | 第33-3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4-36页 |
6.1 结论 | 第34页 |
6.2 立法展望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