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土层塌陷对城市地区的影响 | 第9-10页 |
1.1.2 土层塌陷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1.2.1 土层塌陷机理 | 第12-16页 |
1.2.2 岩溶区土洞形成和发育的力学机制 | 第16-17页 |
1.2.3 土洞稳定性常用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土层塌陷形成机理及分类 | 第24-31页 |
2.1 概述 | 第24页 |
2.2 土层塌陷的形成条件 | 第24-26页 |
2.2.1 空间条件 | 第24-25页 |
2.2.2 物质条件 | 第25-26页 |
2.2.3 水动力条件 | 第26页 |
2.3 岩溶区土洞的形成和发育机理 | 第26-30页 |
2.3.1 岩溶区土洞的形成 | 第27页 |
2.3.2 岩溶区土洞的发育机理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土洞稳定性分析的力学分析法 | 第31-58页 |
3.1 土洞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7页 |
3.1.1 地下水位波动改变土体的性状 | 第32-33页 |
3.1.2 渗透潜蚀影响 | 第33-34页 |
3.1.3 真空负压吸蚀影响 | 第34-35页 |
3.1.4 地下水位波动的崩解作用 | 第35页 |
3.1.5 承压水位上升的水、气正压力顶托和冲爆作用 | 第35页 |
3.1.6 水击作用 | 第35-36页 |
3.1.7 地表水入渗 | 第36-37页 |
3.2 土洞的稳定性分析 | 第37-51页 |
3.2.1 土洞扩张阶段 | 第38-46页 |
3.2.2 土层塌陷阶段 | 第46-51页 |
3.3 工程实例验证 | 第51-57页 |
3.3.1 验证评价原则 | 第52页 |
3.3.2 土洞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57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57-58页 |
4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分析 | 第58-79页 |
4.1 评价因素的确定 | 第59-62页 |
4.1.1 覆盖层特征 | 第59-60页 |
4.1.2 基岩特征 | 第60页 |
4.1.3 构造条件 | 第60-61页 |
4.1.4 地下水活动 | 第61页 |
4.1.5 人为条件 | 第61-62页 |
4.2 模糊数学基础 | 第62-69页 |
4.2.1 模糊集合的介绍 | 第62-65页 |
4.2.2 模糊多属性决策的权重确定 | 第65-68页 |
4.2.3 模糊多属性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决策的方法 | 第68-69页 |
4.3 模糊多属性理论在岩溶路基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69-74页 |
4.4 工程实例 | 第74-78页 |
4.4.1 工程概况介绍 | 第74-76页 |
4.4.2 土层塌陷稳定性评价 | 第76-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5.1 总结 | 第79页 |
5.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