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

基于动态光学成像的胃癌受体定量及瘤体状态定量评估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对照表第15-16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6-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7页
    1.1 背景和意义第21-22页
    1.2 光学成像技术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第22-23页
    1.3 动力学模型简介第23-25页
        1.3.1 动力学模型的溯源第23-24页
        1.3.2 动力学模型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第24-25页
    1.4 动态光学成像常用动力学模型及其求解第25-34页
        1.4.1 两组织可逆房室模型第25-30页
        1.4.2 两组织不可逆房室模型第30-32页
        1.4.3 一组织可逆房室模型第32-33页
        1.4.4 一组织不可逆房室模型第33-34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34-37页
第二章 探针注射剂量和相机曝光时间对动态光学定量成像的影响第37-49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8-41页
        2.2.1 Cy5.5-GX1靶向探针合成第38页
        2.2.2 免疫荧光染色第38页
        2.2.3 人胃癌BGC-823裸鼠皮下瘤模型构建第38页
        2.2.4 动态荧光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第38-40页
        2.2.5 动力学模型构建和参数估计第40页
        2.2.6 统计分析第40-41页
    2.3 实验结果第41-46页
        2.3.1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第41-42页
        2.3.2 动态荧光成像结果第42-44页
        2.3.3 动力学分析第44-46页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6-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动态数据采集方案对动态光学定量成像的影响第49-63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50-53页
        3.2.1 Cy5.5-GX1准备及荷瘤裸鼠模型构建第50页
        3.2.2 仿真数据获取第50-51页
        3.2.3 动态荧光图像数据获取第51页
        3.2.4 采样方案设计第51-52页
        3.2.5 数据分析和动力学参数估计第52-53页
        3.2.6 统计分析第53页
    3.3 实验结果第53-60页
        3.3.1 仿真实验输入函数TACs曲线第53-55页
        3.3.2 动态荧光成像和恢复出的TACs曲线第55页
        3.3.3 药代动力学分析第55-58页
        3.3.4 参数图分析第58-60页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0-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基于动态荧光成像的胃癌血管靶向肽GX1受体定量第63-75页
    4.1 引言第63-64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4-66页
        4.2.1 Cy5.5-GX1合成和免疫荧光染色第64页
        4.2.2 人胃癌BGC-823裸鼠皮下瘤模型的构建第64-65页
        4.2.3 动态荧光图像数据采集与分析第65-66页
        4.2.4 统计分析第66页
    4.3 实验结果第66-72页
        4.3.1 动态荧光成像结果第66-67页
        4.3.2 动态成像数据的SVD处理结果第67-68页
        4.3.3 药代动力学分析第68-72页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基于动态生物发光成像的胃癌瘤体状态定量评估第75-97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76-84页
        5.2.1 试剂准备第76页
        5.2.2 人胃癌mkn28m裸鼠皮下瘤模型构建第76-77页
        5.2.3 动力学模型构建第77-83页
        5.2.4 动态生物发光图像数据采集与处理第83-84页
        5.2.5 统计分析第84页
    5.3 实验结果第84-91页
        5.3.1 动态生物发光成像第84-85页
        5.3.2 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第85-91页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1-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7-101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97-98页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98-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学核素多模态分子影像在肝癌/胃癌肿瘤模型上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超像素表征和模糊特征学习的图像分类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