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航空运输经济论文--中国航空运输论文

中国空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空港和城市经济发展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关于空港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研究第12-13页
        1.3.2 关于空港和城市互动发展理论与经验研究第13-14页
        1.3.3 关于空港和城市经济有效性测度方法研究第14-15页
        1.3.4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2 技术路线图第17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17-19页
第二章 空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9-25页
    2.1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2.1.1 空港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2 有效性概念界定第20页
    2.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20-23页
        2.2.1 增长极理论第20页
        2.2.2 产业集群理论第20-21页
        2.2.3 乘数理论第21-23页
    2.3 空港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理论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中国空港与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第25-32页
    3.1 中国空港发展现状的分析第25-28页
        3.1.1 空港运输量的快速增长第25-26页
        3.1.2 空港分布的区域不平衡第26-27页
        3.1.3 分析评价第27-28页
    3.2 空港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第28-31页
        3.2.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第28-29页
        3.2.2 空港经济区的建设现状第29-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中国空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的模型构建与指标设计第32-41页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2-36页
    4.2 DEA 方法的基本模型第36-39页
        4.2.1 评价 DEA 有效的 CCR 模型第36-38页
        4.2.2 评价技术有效的 BCC 模型第38-39页
    4.3 DMU 选择第39页
    4.4 DEA 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第39-40页
        4.4.1 DEA 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9页
        4.4.2 输入输出指标的选择第39-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中国空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第41-54页
    5.1 横截面静态评价过程第41-47页
        5.1.1 有效性评价结果分析第41-44页
        5.1.2 空港——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区域差异分析第44-46页
        5.1.3 空港——城市效率优化第46-47页
    5.2 机场运营与城市经济关联性分析——以南京禄口机场为例第47-52页
        5.2.1 数量选取与平稳性检验第47-48页
        5.2.2 协整检验及 VEC 模型估计第48-50页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0-51页
        5.2.4 脉冲响应分析第51-52页
    5.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6.1 主要结论第54-55页
    6.2 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旋翼飞行器半物理模型实时仿真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UMAC的自动钻铆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