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3.1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 第9-12页 |
1.3.2 自媒体及其传播活动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1 自媒体本体研究 | 第12-13页 |
1.3.2.2 自媒体与突发事件传播的研究 | 第13页 |
1.3.3 重大突发事件传播的舆论引导研究 | 第13-14页 |
1.3.4 重大突发事件的其他学科研究 | 第14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概念与内涵 | 第15-28页 |
2.1 “重大灾难事件”的界定 | 第15-17页 |
2.1.1 定义 | 第15页 |
2.1.2 类型 | 第15-16页 |
2.1.3 特征 | 第16-17页 |
2.2 重大灾难事件的传播价值 | 第17-19页 |
2.2.1 性质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2.2.2 内容的轰动性 | 第18页 |
2.2.3 思想上的人文关怀 | 第18页 |
2.2.4 综合的社会效应 | 第18-19页 |
2.3 “自媒体”的界定 | 第19-24页 |
2.3.1 自媒体的定义及其形式类型 | 第19-20页 |
2.3.2 自媒体新闻报道 | 第20-21页 |
2.3.3 技术与传播优势 | 第21-23页 |
2.3.4 技术与传播劣势 | 第23-24页 |
2.4 自媒体对传播格局的基础性作用 | 第24-28页 |
2.4.1 革新传统的传播权力关系 | 第25页 |
2.4.2 推动信息流动与新闻公开 | 第25-26页 |
2.4.3 建构新型网络公共领域 | 第26-28页 |
第3章 自媒体报道重大灾难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 第28-38页 |
3.1 自媒体报道重大灾难事件的历史发展 | 第28-31页 |
3.1.1 初显传播力 | 第28-29页 |
3.1.2 培养传播力 | 第29-30页 |
3.1.3 发挥传播力 | 第30页 |
3.1.4 开拓新潜力 | 第30-31页 |
3.2 当前自媒体报道重大灾难事件的基本特征 | 第31-33页 |
3.2.1 参与者众多 | 第31页 |
3.2.2 传播速度快 | 第31-32页 |
3.2.3 传播范围广 | 第32页 |
3.2.4 舆论形成快 | 第32页 |
3.2.5 生命周期短 | 第32-33页 |
3.2.6 现实影响杂 | 第33页 |
3.3 自媒体在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33-38页 |
3.3.1 主要问题表现 | 第33-35页 |
3.3.2 主要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第4章 自媒体时代重大灾难事件舆论的综合引导 | 第38-46页 |
4.1 舆论引导的一般策略 | 第38-40页 |
4.1.1 做好议程设置的内容 | 第38-39页 |
4.1.2 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 第39页 |
4.1.3 加强网络评论的引导 | 第39-40页 |
4.2 政府要革新观念和作为 | 第40-42页 |
4.2.1 从意识上包容自媒体 | 第40页 |
4.2.2 用机制寻求主动出击 | 第40页 |
4.2.3 以创新建设人才队伍 | 第40-41页 |
4.2.4 搭建实现全媒体联动 | 第41页 |
4.2.5 树立政务自媒体新形象 | 第41-42页 |
4.2.6 加强法律法规管理 | 第42页 |
4.3 传统媒体要敢于善于行动 | 第42-43页 |
4.3.1 弥补自媒体的“质量”缺陷 | 第42页 |
4.3.2 发挥传统媒体的监督作用 | 第42-43页 |
4.3.3 培养新闻记者的全面性 | 第43页 |
4.4 引导规范自媒体发挥正面作用 | 第43-46页 |
4.4.1 加强正面情感交流 | 第43-44页 |
4.4.2 鼓励正确积极声音 | 第44页 |
4.4.3 搭建多方援助平台 | 第44页 |
4.4.4 有效阻挡恶意信息 | 第44-45页 |
4.4.5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