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周期性凹凸结构板片的蒸发冷凝器传热及流阻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蒸发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蒸发冷却器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数值仿真模拟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板间湿空气侧热质交换的理论分析 | 第20-33页 |
2.1 板外水湿空气的传热传质分析 | 第20-25页 |
2.1.1 珠状蒸发的传质过程分析 | 第21-22页 |
2.1.2 膜状蒸发的传质过程分析 | 第22-23页 |
2.1.3 板外传热系数的确定 | 第23-24页 |
2.1.4 板外传质系数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 冷凝器传热的综合分析 | 第25-30页 |
2.2.1 传热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25-27页 |
2.2.2 板式蒸发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 第27-30页 |
2.3 湿空气物性参数的经验公式 | 第30-32页 |
2.3.1 水蒸气分压力 | 第30-31页 |
2.3.2 饱和温度 | 第31页 |
2.3.3 湿空气的比热容 | 第31页 |
2.3.4 湿空气的含湿量 | 第31-32页 |
2.3.5 湿空气的导热系数 | 第32页 |
2.3.6 湿空气的焓值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板式蒸发冷凝机组的性能测试 | 第33-49页 |
3.1 实验测试平台 | 第33-38页 |
3.1.1 实验测试系统 | 第33-34页 |
3.1.2 板式蒸发冷凝机组的结构 | 第34-36页 |
3.1.3 测试仪器 | 第36-37页 |
3.1.4 测试工况 | 第37页 |
3.1.5 测试步骤 | 第37-38页 |
3.2 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38-44页 |
3.2.1 实验测试参数 | 第38页 |
3.2.2 数据采集点 | 第38-42页 |
3.2.3 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3.3.1 相对湿度与换热量的关系 | 第44-45页 |
3.3.2 相对湿度与进出口焓差的关系 | 第45页 |
3.3.3 相对湿度与水膜温度的关系 | 第45-47页 |
3.3.4 相对湿度与热流密度及传热系数的关系 | 第47页 |
3.4 误差分析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板间湿空气侧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 | 第49-62页 |
4.1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 | 第49-52页 |
4.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4.1.2 网格的划分及独立性分析 | 第50-51页 |
4.1.3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1-52页 |
4.2 数学模型的简化及建立 | 第52-57页 |
4.2.1 研究模型的简化 | 第52页 |
4.2.2 湿空气的湍流控制方程 | 第52-53页 |
4.2.3 液相的流动蒸发控制方程 | 第53-56页 |
4.2.4 输运方程 | 第56-57页 |
4.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及对比验证 | 第57-61页 |
4.3.1 压力场分析 | 第57-58页 |
4.3.2 温度场分析 | 第58-59页 |
4.3.3 速度场分析 | 第59-60页 |
4.3.4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板间湿空气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2-107页 |
5.1 来流湿空气的物性参数 | 第62-70页 |
5.1.1 湿空气流速的影响 | 第62-66页 |
5.1.2 来流湿空气含湿量的影响 | 第66-70页 |
5.2 板片结构参数 | 第70-85页 |
5.2.1 凹凸结构高度 H 的影响 | 第71-75页 |
5.2.2 凹凸结构底端横向长度 L 的影响 | 第75-80页 |
5.2.3 板间距 Sb 的影响 | 第80-85页 |
5.3 填料结构参数 | 第85-103页 |
5.3.1 人字形填料高度 St 的影响 | 第86-93页 |
5.3.2 人字形填料与板片间距 Sd 的影响 | 第93-98页 |
5.3.3 人字形填料的夹角θ的影响 | 第98-103页 |
5.4 传热性能的评价 | 第103-106页 |
5.4.1 凹凸结构高度的优化 | 第103-104页 |
5.4.2 凹凸结构底端横向长度的优化 | 第104页 |
5.4.3 板间距的优化 | 第104页 |
5.4.4 人字形填料高度的优化 | 第104-105页 |
5.4.5 人字形填料与板片间距的优化 | 第105页 |
5.4.6 人字形填料夹角的优化 | 第105-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 第107-108页 |
研究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附件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