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1-25页
    1.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第11-12页
        1.1 病名第11页
        1.2 病因病机第11-12页
        1.3 病位第12页
        1.4 治疗方法第12页
    2. 近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第12-15页
        2.1 病因病机第13页
        2.2 治法探讨第13-15页
    3.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第15-20页
        3.1 定义第15页
        3.2 病因及发病机制第15-16页
        3.3 治疗第16-19页
        3.4 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进展第19-20页
    4. 导师史锁芳教授运用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的经验第20-25页
        4.1 提出病位初在肺涉及脾,后及于肾,殃及心第20-21页
        4.2 认为“心肺阳虚、肾不纳气”是肺心病缓解期的重要病机第21页
        4.3 创立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第21-22页
        4.4 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应用第22-23页
        4.5 强调大剂量黄芪、熟地、山药补气益肾平喘第23页
        4.6 重剂名方例举第23-25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5-28页
    1. 临床资料第25-27页
        1.1 病例来源第25页
        1.2 诊断标准第25-26页
        1.3 病例选择标准第26-27页
    2. 治疗方法第27页
    3. 观察指标第27-28页
        3.1 安全性观察第27页
        3.2 疗效性观察第27-28页
        3.3 观测时点第28页
4. 证候疗效评价标准第28-33页
    5. 统计处理第28页
    6.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第28-29页
        6.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第28-29页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资料比较第29页
    7. 结果第29-33页
        7.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9-30页
        7.2 症状总积分比较第30页
        7.3 CAT评分比较第30-31页
        7.4 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第31页
        7.5 急性加重次数比较(次/6月)第31页
        7.6 肺功能(FEV_1、FEV_1/FVC)比较第31-33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3-42页
    1. 立题依据第33页
    2. 组方配伍分析第33-34页
    3. 导师运用大剂量黄芪、熟地、山药组方的经验第34-35页
    4. 黄芪概述第35-37页
        4.1 黄芪功效第35-36页
        4.2 现代药理作用第36页
        4.3 黄芪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研究第36页
        4.4 黄芪治疗肺心病作用机理探讨第36-37页
        4.5 黄芪的使用注意第37页
        4.6 黄芪的应用指征第37页
    5. 熟地概述第37页
    6. 山药概述第37-38页
    7. 疗效分析第38-39页
    8. 典型案例第39-42页
问题和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临床观察表第46-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代谢组学变化的研究
下一篇:真实世界研究评价中医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