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代谢组学变化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1-22页
    1. 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第11-14页
        1.1 病名第11页
        1.2 病因病机第11-13页
        1.3 治疗第13-14页
    2. 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认识第14-15页
        2.1 胃酸、胃蛋白酶第14页
        2.2 幽门螺杆菌感染第14页
        2.3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第14-15页
        2.4 其他因素第15页
    3. 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第15-17页
        3.1 抑制胃酸治疗第15-16页
        3.2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第16-17页
        3.3 胃粘膜保护治疗第17页
    4. 代谢组学在胃肠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4.1 西医诊断第18-19页
            4.1.1 胃肠道肿瘤诊断第18页
            4.1.2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第18页
            4.1.3 肝脏疾病诊断第18-19页
            4.1.4 胰腺疾病的诊断第19页
        4.2 中医诊断第19-20页
            4.2.1 脾气虚证第19页
            4.2.2 肝郁脾虚证第19页
            4.2.3 肝气郁证第19-20页
            4.2.4 气虚血瘀证第20页
        4.3 小结第20页
    5. 益气活血方已有的研究第20-22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2-35页
    1. 技术路线第22页
    2. 临床资料第22-24页
        2.1 病例来源第22-23页
        2.2 病例选择标准第23-24页
            2.2.1 西医诊断标准第23-24页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24页
            2.2.3 纳入标准第24页
            2.2.4 排除标准第24页
    3. 治疗方法第24-25页
    4. 实验观察项目及方法第25-27页
        4.1 一般资料第25页
        4.2 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第25页
        4.3 胃镜疗效判定标准第25页
        4.4 实验器材第25-26页
            4.4.1 实验试剂第25页
            4.4.2 实验仪器第25页
            4.4.3 实验材料第25-26页
        4.5 实验方法第26-27页
            4.5.1 样本采集第26页
            4.5.2 样本处理第26页
            4.5.3 色谱条件第26页
                4.5.3.1 液相条件第26页
                4.5.3.2 质谱条件第26页
            4.5.4 数据分析方法第26-27页
            4.5.5 统计学方法第27页
    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7-35页
        5.1 一般资料第27-29页
            5.1.1 性别第27页
            5.1.2 年龄第27-28页
            5.1.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第28页
            5.1.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第28页
            5.1.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胃镜下溃疡类型第28-29页
        5.2 胃镜疗效第29页
        5.3 消化性溃疡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统计情况第29-30页
        5.4 气虚血瘀型溃疡病人对照组治疗前斤代谢组学分析第30-31页
            5.4.1 对照组治疗前第30页
            5.4.2 对照组治疗后第30-31页
        5.5 气虚血瘀型溃疡病人治疗组治疗前后代谢组学分析第31-32页
            5.5.1 治疗组治疗前第31-32页
            5.5.2 治疗组治疗后第32页
        5.6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气虚血瘀型溃疡病人治疗前与健康志愿组对比分析第32-33页
        5.7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气虚血瘀型溃疡病人治疗后与健康志愿组对比分析第33-35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5-41页
    1. 益气活血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传统功能理论第35-37页
    2. 祖国医学关于证候及整体观念的认识第37页
    3. 代谢组学对证候的意义第37-38页
    4. 课题结果分析第38-39页
    5. 结论第39-41页
第四部分 结语第41-42页
第五部分 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第47-49页
    附录1第47页
    附录2第47-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民族药多伞阿魏指纹图谱的研究
下一篇:补气温阳、益肾纳气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