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非球面光学元件面型测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3页 |
1.2.1 几何光学法 | 第9-10页 |
1.2.2 干涉测量法 | 第10-13页 |
1.3 衍射光学元件轮廓检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非球面谐衍射元件轮廓测量方案设计 | 第15-33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非球面谐衍射元件面型基本特性分析 | 第15-17页 |
2.2.1 非球面基本特性分析 | 第15-16页 |
2.2.2 谐衍射元件基本特性分析 | 第16-17页 |
2.2.3 谐衍射元件面型的数学描述 | 第17页 |
2.3 预扫描方案设计 | 第17-20页 |
2.4 宏微复合轮廓测量扫描方案设计 | 第20-23页 |
2.4.1 基底轮廓扫描方案设计 | 第22页 |
2.4.2 台阶轮廓扫描方案设计 | 第22-23页 |
2.5 台阶微结构提取方案设计 | 第23-26页 |
2.5.1 台阶边缘位置提取 | 第23-25页 |
2.5.2 台阶高度计算 | 第25页 |
2.5.3 基底数据分离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2.6 高斯滤波 | 第26-30页 |
2.7 零级衍射面轮廓曲线的拟合分析 | 第30-32页 |
2.7.1 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 | 第30-31页 |
2.7.2 拟合效果仿真分析 | 第31-3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坐标系偏移误差模型分析 | 第33-44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测量数据误差模型分析 | 第33-40页 |
3.2.1 X 向偏心误差模型分析 | 第34-37页 |
3.2.2 Y 向偏心误差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3.2.3 倾斜误差模型分析 | 第38-40页 |
3.3 偏心测量误差校准 | 第40-42页 |
3.4 倾斜测量误差校准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第4章 光学测头设计及软件相关模块研发 | 第44-53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共焦光学测头机械设计 | 第44-46页 |
4.3 基于 Labview 平台的测量软件设计 | 第46-52页 |
4.3.1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第46-48页 |
4.3.2 重要子功能模块设计 | 第48-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66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共焦轴向特性测量能力验证实验 | 第53-55页 |
5.3 曲率测量能力验证实验 | 第55-58页 |
5.4 非球面谐衍射元件轮廓测量实验 | 第58-64页 |
5.4.1 基底轮廓分离 | 第59-61页 |
5.4.2 高斯滤波实验效果验证 | 第61-63页 |
5.4.3 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拟合实验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