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引言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4-16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0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0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页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0-21页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2-29页
    2.1 相关概念第22-25页
        2.1.1 老年人第22页
        2.1.2 养老、养老保障第22-23页
        2.1.3 农村养老、农村养老保障第23-24页
        2.1.4 养老模式、养老方式第24页
        2.1.5 农村养老保障的主体、内容第24-25页
    2.2 理论基础第25-27页
        2.2.1 社会公平理论第25-26页
        2.2.2 社会保障理论第26页
        2.2.3 农业经济理论第26页
        2.2.4 养老保障效率理论第26-27页
        2.2.5 养老保障社会需要理论第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现状第29-39页
    3.1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第29-31页
        3.1.1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显著增强第29-30页
        3.1.2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第30页
        3.1.3 经济收入水平不高第30页
        3.1.4 家庭支出中用于日常生活支出的比例较高第30-31页
    3.2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状况第31-38页
        3.2.1 家庭养老发展现状第31-32页
        3.2.2 农村社会养老发展现状第32-35页
        3.2.3 农村机构养老发展现状第35-37页
        3.2.4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实证分析第39-52页
    4.1 农村养老保障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9-42页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9-40页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第40页
        4.1.3 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解释第40-42页
    4.2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发展水平评价第42-49页
        4.2.1 主成分分析法第42-44页
        4.2.2 评价过程第44-47页
        4.2.3 结果分析第47-49页
    4.3 存在的问题第49-51页
        4.3.1 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但保障能力削弱第49-50页
        4.3.2 养老保障意识薄弱第50页
        4.3.3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第50-51页
        4.3.4 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并且覆盖面小第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解决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52-59页
    5.1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第52-54页
        5.1.1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第52页
        5.1.2 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第52-53页
        5.1.3 适度扩大养老机构覆盖率、推进养老机构规模发展第53页
        5.1.4 出台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第53-54页
    5.2 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意识第54-55页
        5.2.1 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农民参保的积极性第54页
        5.2.2 促进老年人养老观念的改变第54-55页
    5.3 大力发展经济为养老保障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第55-56页
        5.3.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55页
        5.3.2 深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创收能力第55-56页
    5.4 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扶持力度第56-57页
        5.4.1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第56页
        5.4.2 明确界定集体补助责任第56页
        5.4.3 拓展养老保障资金筹资渠道第56-57页
        5.4.4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风险的担保机制第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6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产品流通企业供应链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策供给研究--基于日照市的实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