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5页 |
2.1.1 老年人 | 第22页 |
2.1.2 养老、养老保障 | 第22-23页 |
2.1.3 农村养老、农村养老保障 | 第23-24页 |
2.1.4 养老模式、养老方式 | 第24页 |
2.1.5 农村养老保障的主体、内容 | 第24-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2.1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5-26页 |
2.2.2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6页 |
2.2.3 农业经济理论 | 第26页 |
2.2.4 养老保障效率理论 | 第26-27页 |
2.2.5 养老保障社会需要理论 | 第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现状 | 第29-39页 |
3.1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3.1.1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显著增强 | 第29-30页 |
3.1.2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 第30页 |
3.1.3 经济收入水平不高 | 第30页 |
3.1.4 家庭支出中用于日常生活支出的比例较高 | 第30-31页 |
3.2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状况 | 第31-38页 |
3.2.1 家庭养老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3.2.2 农村社会养老发展现状 | 第32-35页 |
3.2.3 农村机构养老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3.2.4 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实证分析 | 第39-52页 |
4.1 农村养老保障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2页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9-40页 |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40页 |
4.1.3 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解释 | 第40-42页 |
4.2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发展水平评价 | 第42-49页 |
4.2.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2-44页 |
4.2.2 评价过程 | 第44-47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3 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4.3.1 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但保障能力削弱 | 第49-50页 |
4.3.2 养老保障意识薄弱 | 第50页 |
4.3.3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 第50-51页 |
4.3.4 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并且覆盖面小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解决拜泉县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第52-59页 |
5.1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 | 第52-54页 |
5.1.1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 | 第52页 |
5.1.2 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 第52-53页 |
5.1.3 适度扩大养老机构覆盖率、推进养老机构规模发展 | 第53页 |
5.1.4 出台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 第53-54页 |
5.2 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意识 | 第54-55页 |
5.2.1 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 第54页 |
5.2.2 促进老年人养老观念的改变 | 第54-55页 |
5.3 大力发展经济为养老保障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 第55-56页 |
5.3.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第55页 |
5.3.2 深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创收能力 | 第55-56页 |
5.4 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扶持力度 | 第56-57页 |
5.4.1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 | 第56页 |
5.4.2 明确界定集体补助责任 | 第56页 |
5.4.3 拓展养老保障资金筹资渠道 | 第56-57页 |
5.4.4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风险的担保机制 | 第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