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0.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 银保业务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1.1 银行保险的定义及特点 | 第15-17页 |
1.1.1 银行保险的定义 | 第15页 |
1.1.2 银行保险的特点 | 第15-16页 |
1.1.3 银行保险模式分析 | 第16-17页 |
1.2 银行保险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2.1 从规模经济角度 | 第17页 |
1.2.2 从交易费用角度 | 第17-18页 |
1.2.3 从协同效应角度 | 第18页 |
1.3 银行保险合作的现实基础 | 第18-20页 |
1.3.1 消费需求的变化 | 第18页 |
1.3.2 银行和保险公司为扩大发展 | 第18-19页 |
1.3.3 法律法规的调整提供了制度安排 | 第19页 |
1.3.4 网络技术及电子商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 第19-20页 |
2 国外银保合作发展及启示 | 第20-26页 |
2.1 法国银行保险发展情况 | 第20-22页 |
2.1.1 法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2.1.2 法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 第21页 |
2.1.3 法国银行保险产品及其特点 | 第21-22页 |
2.1.4 法国银行保险的监管体系 | 第22页 |
2.2 德国的银行保险概况 | 第22-23页 |
2.2.1 德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2.2.2 德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 第23页 |
2.2.3 德国银行保险的监管体系 | 第23页 |
2.3 美国银行保险 | 第23-25页 |
2.3.1 美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2.3.2 美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 第24页 |
2.3.3 美国银行保险的产品特点 | 第24页 |
2.3.4 美国银行保险的监管体系 | 第24-25页 |
2.4 小结 | 第25-26页 |
3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6-30页 |
3.1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存问题 | 第26-27页 |
3.1.1 经营模式和战略定位单一 | 第26-27页 |
3.1.2 保险公司缺乏话语权 | 第27页 |
3.1.3 银保合作模式缺乏稳定性而更注重短期利益 | 第27页 |
3.1.4 较高销售成本导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 第27页 |
3.1.5 银保双方的客户需求分析能力不足 | 第27页 |
3.2 我国银保业务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7-30页 |
3.2.1 我国银保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7-28页 |
3.2.2 我国银保业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第28-30页 |
4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政策建议 | 第30-43页 |
4.1 我国银行保险模式选择 | 第30-32页 |
4.1.1 建立“1+1”排他性战略联盟模式是银保发展的关键 | 第30-31页 |
4.1.2 建立金融集团是银行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4.2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具体措施建议 | 第32-38页 |
4.2.1 提高银行保险理念 | 第32页 |
4.2.2 创新产品渠道 | 第32-35页 |
4.2.3 促进企业文化融合 | 第35-36页 |
4.2.4 制定人才战略 | 第36页 |
4.2.5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 第36-38页 |
4.2.6 完善客户管理系统建设 | 第38页 |
4.3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改善措施 | 第38-43页 |
4.3.1 创建宽松制度环境 | 第39-40页 |
4.3.2 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 第40-41页 |
4.3.3 加强银保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 第41页 |
4.3.4 发挥行业自律的监督引导作用 | 第41-42页 |
4.3.5 实施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