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0.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0.2.1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0.2.2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1.1 风险的定义 | 第15页 |
1.1.2 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定义 | 第15页 |
1.1.3 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传导机制 | 第15-16页 |
1.2 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基础理论 | 第16-19页 |
1.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1.2.2 理性违约风险理论 | 第17-18页 |
1.2.3 被迫违约风险理论 | 第18-19页 |
1.3 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种类 | 第19-22页 |
1.3.1 信用风险 | 第19-20页 |
1.3.2 市场风险 | 第20页 |
1.3.3 操作风险 | 第20-22页 |
2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现状与原因 | 第22-32页 |
2.1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现状 | 第22-28页 |
2.1.1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现状 | 第22-23页 |
2.1.2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 第23-24页 |
2.1.3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程度 | 第24-28页 |
2.1.3.1 利率风险的程度 | 第24-26页 |
2.1.3.2 理性违约风险的程度 | 第26-27页 |
2.1.3.3 操作风险的程度 | 第27页 |
2.1.3.4 借款人违约风险的程度 | 第27-28页 |
2.2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原因 | 第28-32页 |
2.2.1 从宏观角度分析风险的原因 | 第28-29页 |
2.2.1.1 经济波动性 | 第28页 |
2.2.1.2 供需非均衡 | 第28-29页 |
2.2.2 从银行角度分析风险的原因 | 第29-30页 |
2.2.3 从借款人角度分析风险的原因 | 第30-32页 |
3 国外个人住房信贷市场风险应对的经验及启示 | 第32-38页 |
3.1 美国个人住房信贷风险应对经验 | 第32-34页 |
3.1.1 个人住房信贷风险预防控制 | 第32页 |
3.1.2 个人住房信贷风险分摊控制 | 第32-33页 |
3.1.3 个人住房信贷风险转嫁制度 | 第33-34页 |
3.2 加拿大个人住房信贷风险应对经验 | 第34-35页 |
3.2.1 住房抵押贷款保险 | 第34页 |
3.2.2 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 第34-35页 |
3.3 国外的人住房信贷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8页 |
4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的防范与治理 | 第38-43页 |
4.1 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防范与治理 | 第38-40页 |
4.1.1 完善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 第38页 |
4.1.2 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水平 | 第38-40页 |
4.2 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防范与治理 | 第40-43页 |
4.2.1 制定合理的住房信贷制度 | 第40-41页 |
4.2.2 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