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手性分子简介 | 第11-14页 |
1.2.1 螺旋型 | 第12页 |
1.2.2 非螺旋型 | 第12-14页 |
1.3 生色团的研究 | 第14-20页 |
1.3.1 生色团的介绍 | 第14-15页 |
1.3.2 联萘生色团的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1.3.3 卟啉生色团的研究状况 | 第17-19页 |
1.3.4 氨基酸生色团的研究状况 | 第19-20页 |
1.4 手性化合物的分析及检测方法 | 第20-24页 |
1.4.1 CD 光谱 | 第20-22页 |
1.4.2 双 CD 信号的几种检测方法 | 第22-24页 |
1.5 激子手性方法在双卟啉体系中的应用 | 第24-30页 |
1.5.1 氢键相互作用的手性识别 | 第24-26页 |
1.5.2 空间位阻作用的手性识别 | 第26-28页 |
1.5.3 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1.6 选题意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计算方法 | 第31-37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31-34页 |
2.1.1 Hartree 方法 | 第31-32页 |
2.1.2 Hattree - Fock 方法 | 第32页 |
2.1.3 构型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al interaction,CI)方法 | 第32页 |
2.1.4 密度泛函理论(DFT): 第一 Hononberg - Kohn 理论 | 第32-34页 |
2.2 Devoe 理论模拟 CD 光谱的三种模型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手性联萘桥联双卟啉的圆二色光谱研究 | 第37-54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计算细节 | 第38页 |
3.3 实验 CD 光谱 | 第38-40页 |
3.4 理论计算 CD 光谱 | 第40-52页 |
3.4.1 卟啉分子的几何构型 | 第41-44页 |
3.4.2 1HH 和 1ZZ 的耦合振子 CD 计算 | 第44-46页 |
3.4.3 3HH 和 3ZZ 的耦合振子 CD 计算 | 第46-48页 |
3.4.4 2HH 和 2ZZ 的耦合振子 CD 计算 | 第48-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苯丙氨酸桥联双卟啉的 CD 光谱研究 | 第54-68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计算细节 | 第55页 |
4.3 实验 CD 光谱 | 第55-57页 |
4.4 理论研究 | 第57-66页 |
4.4.1 苯丙氨酸桥联锌双卟啉分子的 CD 光谱的理论研究 | 第60-62页 |
4.4.2 双卟啉主体对二胺类客体的识别研究 | 第62-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